29年前,北京协和医院又接受了来自全国重点医学院校的一批医学实习生,经过在协和一年的实习与临床训练,尽管大部分人毕业后都是留在了协和医院,但是该选择哪个科室还是颇让人费思量,向阳就是这群学生中的一个。
向阳不属于高大魁梧型,看着周围高大健壮的男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要求去外科,心理有一点纠结,是继续选择留在外科还是去其它科室?
恰在此时,妇产科主任来做动员了:男同学们,欢迎你们都来妇产科,妇产科好啊,既有外科的手艺,又兼有内科的博学……
这也算外科?向阳心动了。
尽管当年人们对于男性做妇产科大夫还有不少非议,但是妇产科界也已经有了如宋鸿钊、吴葆桢、王元萼、郎景和等知名男专家,他们的职业生涯与学术轨迹成为了向阳追求的目标。一念至此,开启了向阳的妇产科人生模式。
正如协和医院有着琉璃青瓦的厚重沉淀,又有着高架耸立的现代美感,两种截然不同的冲击感,在这里默契相容,完美呈现一样,初见向阳教授的人除了惊讶于岁月匆匆对他的格外偏爱,也会发现他身上迥然和谐的闪光点。向阳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和、儒雅、礼貌、智慧,但同他聊起他热爱的妇科肿瘤工作,有幸见过他行云流水一般的手术时,立即能感受到他清晰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工作的热忱活力,一名外科医生多年历练出的雷厉风行和智慧,加上他特有的幽默感,又增添了颇为麻辣的一面!亲切感油然而生!
现如今,不仅在国内,就连在国际妇产科界都已颇负盛名的向阳说,不管当年选哪个专业,我确定我都会热爱,但现在看来,我还是更爱妇产科。
特别的经历:
当年一起报名妇产科的有两个男生,另一个如今已去了美国,而向阳在妇科一干就是28年。
这28年来,向阳一点儿没闲着,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段人生经历挺有意思的。
1991年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系进修学习了三年,1994年学成修归来后还不到30岁,开始临床加科研,研究妇科遗传性疾病和产前诊断,拿到过一些基金,做过一些课题;之后又跟着宋鸿钊教授和杨秀玉教授,研究滋养细胞肿瘤;1996年,向阳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0年再次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当时他刚满35岁,成了协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2002年他成为了博导,13年来从他手上毕业的博士生已好几十个,且在全国各地都能独当一面。
最近十多年来,向阳大夫一直重点研究妇科恶性肿瘤,尤其在滋养细胞肿瘤方面的成就更为显著。滋养细胞肿瘤是与妊娠相关的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宋鸿钊教授是这方面的先驱,而向阳自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滋养细胞肿瘤进行了更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诊治规范的推广以及疑难疾病的治疗上,更是使得协和妇科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宋鸿钊教授曾是国际滋养细胞学会的执行委员,并于1988年担任执行主席,宋鸿钊教授去世后,2005年向阳教授被增选为该学会的执行委员,也成为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的执行委员,至今已快十年,而此学会的执委全世界都不超过20个。
不仅如此,在去年的国际滋养细胞学会年会上,向阳教授又被选为候任主席,将于明年成为国际滋养细胞学会的主席。这是继宋教授任主席,25年后中国大夫再次当选。“这说明了国际上对我们国家在滋养细胞肿瘤领域所做工作的认可,包括我们的一些研究,治疗经验的交流,都得到了国际同行得高度重视。”向阳很自豪地说。
这样的人生历程听起来近乎传奇,其中的辛苦付出、执着坚持自是不言而喻,但是向阳对此表现出的心态倒很是有趣,沉静、风趣兼有,“有机遇,也有平台的优势,当然个人的努力更不可或缺,总之这段人生经历挺好玩的。”
有趣的微创:
“我们很多常规手术的病人现在都可以做到“daycare”,也就是说今天做完微创手术明天就出院了。以前做开腹手术根本不可能,一躺就是四五天甚至一周。包括肿瘤手术也是一样,以前一开一个大口子,恢复得更慢。”说起微创治疗妇科疾病,向阳兴致勃勃,说了好几遍“微创确实效果好,恢复快,很好玩”。
除了滋养细胞肿瘤,关于内镜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微创的技术在妇科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向阳同样也做过大量研究和推广。目前,微创治疗良性疾病,如卵巢囊肿、良性肌瘤等已经很普及了,而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和内膜癌,绝大部分也都已经可以在腹腔镜下进行肿瘤的根治性手术,比开腹式效果好,恢复更快。
但是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新的技术,而且不太容易掌握,所以向阳认为还是要大力推广,所以每逢在国内参加各种会议进行这方面的讲课时,向阳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腔镜的开展在肿瘤方面应用的问题、技巧和意义。
难忘的病例:
和向阳聊天,虽然总是脱离不了诸如“恶性肿瘤”“宫颈癌”等让人心惊的话题,但却并不觉得沉重,因为在他的陈述里,“很有趣”的字眼频频出现,让人的心情由不得不“有趣”起来。这不,在讲起他认为很有代表性的病例时,“向氏风格”继续延续着。
一位38岁的患者,怀孕18周时发现患有宫颈癌,按照常理,这个病人应该把胎儿引产,然后考虑以后的治疗,但是这个患者怀孕非常不易,如果这次引产也可能意味着再也没有机会做母亲,因此患者很想保留这个孩子。
看过很多医院后,这位患者最终来到协和,当时协和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向阳接诊后,发现这个两公分大的肿瘤位置并没有想像得那么凶险,是向外生长的,比较利于手术治疗。于是向阳给出了两个方案: 一、把胎儿引产,然后做一个大根治性宫颈切除手术,保留住生育功能;二、在不终止妊娠的情况下进行宫颈肿瘤的切除手术,同时进行化疗,等到胎儿存活至孕晚期进行剖腹产,同时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虽然这样做存在一定风险,因为离足月还有四五个月,化疗时间太长,但胎儿保留下来的可能性也很大。
最终,患者同意了向阳的意见。先做了保留胎儿的宫颈肿瘤切除术,等胎儿发育到20周以后开始进行化疗,一来控制疾病,二来保证胎儿在子宫里慢慢发育,最后到了怀孕八个多月时,在剖腹产取出胎儿的同时,向阳教授为她进行了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
“疾病解决了,孩子现在一岁多了,也非常漂亮,全家人都非常开心。这说明我们在面对一种疾病时,要个体化,不能一概而论,在治疗时要跟病人积极沟通,从病人角度去考虑,要有人文关怀,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病例。”向阳说着,扬起唇角,很是开心。
另一个病例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滋养细胞肿瘤脑转移,非常危险,送到向阳这里时,病情已经到了四期,人都快不行了。向阳跟家属这么谈,唯一只能做手术,不做肯定不行,做,就是死马当活马医,有可能就救活了,但是这需要我们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家属再三考虑,同意做手术。而向阳也没有让患者失望,在脑外科积极配合协作下,成功切除了脑子里的肿瘤,继而又进行了及时的联合化疗,之后还把子宫病灶切除并保留了子宫。患者治愈后两年又喜获妊娠并生下一健康的女儿。一个曾经几乎被判了死刑的人,现在的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说到这,向阳再次绽放大大的笑容,“哪怕再重的病情,只要有办法,我们就不放弃,创造一些奇迹蛮有意思的,能把肿瘤打败很好玩,很有成就感,那种快乐的感觉,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就像郎景和院士常和我们说道的,当你成功的治疗一个肿瘤患者后,那种感觉就像一位画家在完成一幅作品后叼着烟斗欣赏画中意境,一位母亲在给自己的宝贝婴儿洗澡时的喜悦,那是一种何等的成就与幸福的感觉。”
宽广的思路:
向阳出门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除了看化验单,基本上所有患者他都会查体,对此,他的解释是,临床大夫最重要的就是“临床”,要站在病人的床边,接触病人,临床检查结合辅助检查,才能得到最准确的结果。
向阳不仅自己这样做,还经常提醒年轻大夫们一定要培养这样一个习惯,善于接触病人,检查病人,多去分析病人的病情,不能病人来了,问都不问,先开单子让病人去检查,那样不行,因为有的疾病如宫颈癌,光看片子是看不出来的,必须要通过查体,然后再参考相应的检查结果去总结分析,久而久之,才能积累出经验,再遇到类似的病情,自然就能和以往看过的病例互相对照,诱导自己往正确的方向想,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于临床大夫,学习方法很重要,除了参考别人的经验,自身一定要参与进来,不能每天傻看,要善于琢磨,消化,长期坚持会有很大的收获。向阳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大夫,在做住院大夫的时候就很努力,每次查房都会做详细的记录,当资料积累得足够丰富,这位大夫出版了一本书《协和临床备忘录》,向阳称赞这位大夫很用心,她的做法就是以后成为一个好大夫的最好的基础。
见多识广也很重要,做大夫的一定要对很多方面有所了解,才能长知识 。向阳认为,“大夫不论是临床还是科研,都切忌钻牛角尖,不能思想狭獈,并不是说当了专家,你就真的要很专,只擅长考虑某一个方面,那是不对的。真正的专家应该是除了在一方面治得很好的同时,对其他领域也能理解,我们要做这样的全面的专家。”
向阳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
妇产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治疗
妇科良恶性肿瘤手术、妇科疑难病诊治、腹腔镜手术、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
兵器谱认证
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周二上午
简介
担任国际滋养细胞肿瘤学会执行委员及本届侯任主席,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
担任《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国际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生殖医学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等杂志等常务编委或编委。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对妇产科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并取得重要成绩。擅长各种类型的妇科手术,包括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的广泛切除及淋巴清扫手术。并相继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公关项目、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教委,卫生部及医科院科研基金资助。
关于“阴道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及“耐药与危重绒癌病例治疗的研究”分别于1998年及2000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关于“产前诊断新技术的系列研究与临床应用”于2005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协和医师答疑丛书”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滋养细胞耐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999年被评为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曾被卫生部共青团中央授予1999年-2000年度“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于2004年获得由人事部等七部委授予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近10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主编及参与编写医学著作数十部。并著有“妇科肿瘤210个怎么办?”“协和名医谈妇科肿瘤”等多部科普书籍。
医生档案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