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中国顶尖医疗团队——
本期人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神经内科 包新华(系列报道4)
关于北大医院小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包新华,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她:
患者评价——温柔,细致,铁人;
同行评价——Rett综合征,全能,好老师;
自我评价——通读一本书,检索控。
说一个人温柔,可以是长相温柔,也可以是声音温柔,包新华二者兼具,且她这种特性能从早上8点门诊开始保持到晚上12点门诊结束,始终如一,这就难怪患者们在称赞包新华时,第一个词不是“医术高超”或“医德高尚”,而是“温柔”了。
铁人的称号则缘于一位患者在包新华个人网站上的留言,“我是从下午一点半看到您开始给病人看病的,直到晚上七点,我们是37号最后一位患者,您都不曾上过一趟洗手间,一直在忙碌的状态……”
这样感慨的留言很多,包新华对此很淡然,“并不只是我这样,我们很多医生出门诊都是从早上忙到晚上,病人特别多,怎么看也看不完,看到晚上12点是常有的事,如果能下午六七点结束那就已经很幸福了。”
“小儿神经科的大夫每天一般看四五十个号,别的专业科室每天最多却能看到一百多个号,为什么不会像你们看到这么晚呢?”
对于这样的提问,包新华有点不服气,“我们光问病史,五分钟都问不完,有时候病人拿一堆的资料来,要仔细一一查看,询问各种细节,再加上诊断后,要给病人详细地解释,你算一下,这得多长时间。”
当年毕业后,包新华选择了小儿神经就是因为觉得“这个专业太有意思了,领域太广了,陌生的东西太多了,很有挑战性”,哪怕到现在工作这么多年,出门诊也做不到每个病人一上来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小儿神经之所以特别有挑战,就在于其复杂性,诊断时不仅要有自己的经验,还要很细致的问诊,否则容易造成误诊、漏诊。
曾经有个病人,患了发作性睡病,这种病并不是很少见,但是家长对包新华讲述症状时,一直强调小孩子就是抽,夜里还嗷嗷叫,外院一直按癫痫在治疗,于是包新华就让她去做脑电图检查,可脑电图并没有癫痫样放电。包新华总觉得不对劲,再次询问症状,这时患者家长突然说,患儿来了以后,整天都没有精神,动不动就想睡觉,包新华又开始从睡眠入手询问细节,问出了一大堆家长没有在意的症状,如睡眠的时间,做梦多少,有没有一笑就瘫软等症状,这样一问,患者发作性睡病的症状全出来了,后来确诊这个病人就是发作性睡病。
“因为家长也并不知道怎么去描述病人的症状,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大概是个什么病,再从他们提供的细节里面去挑,否则单听病人讲的,会很混乱。经过自己挑,再去根据可能的症状去问更详细的细节来倒着求证,如果你怀疑是这个病,这个病的特点就要多问一点,如果考虑是另一个病,那个病的特点就要多问一点。所以我们问诊都会很慢。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其实都是一个鉴别排除的过程,都有针对性,不是随便问的。”包新华说。
“包大夫是全能的儿科医生,人气特别高,对癫痫、脑瘫和一些遗传病特别擅长,其中研究最好的是Rett综合征,这种疾病我诊断了以后都会转到包大夫那儿去。包大夫对这些病人特别耐心,也是全世界看这个病看得最多的人,她从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做这个Rett综合征的诊断和随访,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如此高的评价出自同为小儿神经专家的杨艳玲主任之口。
但是包新华自己却并不想多谈在Rett综合征上的成就,因为“这种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也不可以缓解,所以这个病很恐怖,很揪心,我和家长一样非常期盼未来治疗上的进展”。
Rett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精神运动发育的疾病,发病率为1/10000-1/15000。临床特征为女孩起病,呈进行性智力下降,孤独症行为,手的失用,刻板动作及共济失调。由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这种病看着与孤独症有些相似,但比孤独症更严重,很多孩子会出现癫痫发作,属于重度智力低下,患儿大小便、饮食不能自理,终生需要家庭的看护。
对于Rett综合征的研究,包括临床、基因、遗传及功能多个方面。包新华师从吴希如教授,在作研究生时就开始研究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延续到现在,二十多年来她登记、随访的病例已经有七百多例,这么大量的数据在国内外都属罕见。
除了做科研方面的诊断,机制的研究,包新华还会隔一两年召开一次Rett综合征的家长会,邀请澳大利亚,美国等的著名专家来给家长做讲座。尽管曙光还很遥远,包新华也不愿放弃,在做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相比较Rett综合征,包新华在介绍自己的另一个研究时明显更积极一些。这是关于葡萄糖转运因子1缺乏综合征的研究,这种疾病的特点是有癫痫的发作和智力的倒退,要是没有诊断,症状会越来越重,智力差,运动也落后,癫痫的发作也不容易控制,但如果诊断明确了,它就能通过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生酮饮食治疗获得非常好的改善,治疗后的患者跟正常人差不多。
这种罕见病是包新华在国内最早发现最早诊断的,包新华回忆说,第一例葡萄糖转运因子1缺乏综合征的发现纯属歪打正着,当时那个病人的临床表现很没有特异性,让人无从判断,当做完了所有的常规检查都没发现问题时,包新华突然想到会不会是变性病,于是决定做个腰穿检查一下。这一查发现了小男孩脑脊液里的葡萄糖降低,再联想到之前看过的有关文献,包新华怀疑小男孩儿患的就是葡萄糖转运因子1缺乏综合征。为了求证,小男孩的血样被送到哥伦比亚大学去检测,证实了包新华的诊断是正确的。
包新华特别提到“因为这种疾病通过饮食治疗就能治愈,患者如果被漏掉了太可惜”,所以她一直在做葡萄糖转运因子1缺乏综合征的基因检查和临床随访,并通过发表文章、讲座在小儿神经同道中宣传普及相关知识。
当年包新华所读的高中是当地名校,而在高考时,她又是以全校二百多位精英里女生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北医大。我羡慕嫉妒恨地对她说,这要是有女子科举制度,你可就是女榜眼啊。包新华谦虚地回了我一句:“其实就是因为我太内向,只会埋头学习。”
二十多年后,包新华已经是小儿神经领域的知名专家,可她总结自己的成长经验仍然是两个字——“学习”。
在她刚当上主治医的时候,由于要对住院病人负责,指导住院医师诊断、治疗,包新华顿时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不够用了,倍感压力与焦虑的她立刻开始补充知识,方法就是通读一本书。
之后她连着四个月都没怎么回家,呆在医院里除了查看病人外,一有空就看书,不仅把英文版的《临床儿科神经》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还逐字逐句地翻译了一遍。
“这本书是从症状体征上来解读小儿神经疾病,对于刚开始不是很懂的我,这本书既简单,又能给我一个明确的思路,当我看完这个书,对小儿神经系统病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再碰到病人我也能有大致的判断。当判断出了是什么疾病,再去网上检索进一步详细地了解,然后再确诊就容易了很多。”包新华觉得年轻医生都应该通读一本书,搞什么领域就把这个领域最好的一本书通读一下,对以后非常有帮助。
后来随着年资渐高,临床、科研、带学生,包新华找不出时间再去通读一本书,但她还是要学习,只是方式换成了“检索”。
不管是病房还是门诊,只要是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包新华都会把家长的资料留下来,回去查文献,以便等家长下次再来时给他一个详细的交代。如果这个病是以前没有诊断过的,她也会想尽办法给人弄清楚。
曾经有个患了艾尔珀斯综合征(Alpers综合征)的病人,由于之前国内从来没有诊断过这种疾病,所以住院很久也没能确诊。当时包新华刚从美国进修回来,第一次参加神经组的查房就讨论的是这个病人,查看病历觉得有点像艾尔珀斯综合征,于是就去查文献,越查越觉得像,但是怎么诊断又把她难住了。恰好不久后她去开了一个国际会议,会上有人报告说这个病的基因诊断已经可以做了,回国后包新华立刻联系了这个人,把病人血样寄过去请他帮忙诊断,诊断结果这个病人确实患了艾尔珀斯综合征。虽然这个病没法治疗,但是却帮助这个家庭在第二次怀孕时做了产前诊断,最终生育了一个正常的孩子。后来这个病例在国际上进行了报道,属于国内首例。
包新华不仅爱学习,还特别善于利用一切条件学习。
除了出门诊,兼做病房主任的包新华还要负责管理病房,在别人眼里,管理病房是一项琐碎费时的工作,但是包新华却认为这也是学习的好机会。每当病房来了一个新病人,包新华都会马上去检索一堆文献看看其所患的疾病有没有新的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国际上有什么最新的说法,这样一番检索下来,对这个病立刻就心中有数了。
包新华是个好学生,更是个好老师。
对于年轻医生,包新华有两大教学宝典,一是教给大家诊断思路,也就是思考方法。每类疾病有其特点,根据其特点,决定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二是促进每个人主动学习,年轻医生或学生在她们病房轮转期间,每个人都要就一个或几个专题进行文献检索、综述并给大家进行讲演,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新华说,当医生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对疾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当时觉得是这样一个概念,再过两年看,肯定又有了新的进展。除此,我要求自己只要遇到新的问题就一定要去学习它,弄懂它。
包新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治疗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炎,多种遗传变性病,神经系统免疫性炎性疾病等
兵器谱标签
Rett综合征
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五上午(可网上预约)
简介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遗传学分会委员。
专业特长为小儿神经。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儿科、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遗传病中心作访问学者。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诊治了大量的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炎,多种遗传变性病,神经系统免疫性炎性疾病等。在小儿神经遗传性疾病如Rett综合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葡萄糖转运子I缺乏综合征、早发性癫痫脑病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攻关、首都临床特色基金、985基金等资助。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