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临床,他是将相关细节把控到极致的朱大夫;
于学科,他是“疼痛专科医联体”内外推广衔接的“朱管家”;
朱谦,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骨与关节痛组治疗组组长。“临床无小事,我掌握得越具体,患者就会多一份保障与稳妥。”这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疼痛医学是个交叉学科,覆盖面广。随着2003年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的建立,十五年来,公众对这门新兴学科的认识也逐渐加深。
门诊上,快人快语的朱谦总是开门见山,一句“您哪里不舒服”直接进入问诊阶段。这种直白,更能从询问病史、查体,并从一张张影像学报告中迅速地捕捉出对症的有效信息上显现出来。但判断过后,他反馈给患者时,往往又会以“挺好”、“问题不大”这类词语开始解读病情。
这天,一位脊椎疼痛一年有余的老人来到朱谦的诊室,一边缓缓地向屋内挪动,一边面露苦楚。除了常规的问诊,很快,朱谦便发现这位病人独有的“玄机”——进门时,老人手中拿了一条黑色护腰,长期的腰痛让他对此有了依赖。
“根据目前的情况,您的腰没有大问题,不过护腰可不能老戴了,锻炼自主的腰肌力量更为重要……”朱谦切入重点,并为老人开了针对性的膏药。
“不吃药也不手术?”老人不敢相信。
“不管用的话您来找我!”朱谦轻拍一下老人的肩膀,十拿九稳的一笑。
就诊间歇,朱谦进一步解读,很多患者就诊时病情早已转为慢性疼痛,是否与曾经的外伤密切关联已经很难探查。但他们很多都会自行佩戴护腰,长此以往,一时的伤痛就会被“养”得越来越娇气,患者也会陷入疼痛——缓痛——依赖外部支撑——自身的腰肌力量不断衰退的恶性循环。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的数据表明,有超过50%生活在社区的和超过80%生活在疗养院的老年人都会遭受慢性疼痛的折磨,在我国更是有超过1亿的慢性疼痛患者。面对众多寻求帮助的患者,朱谦更多是默默地倾听,然后抓住重点。“很多慢性疼痛患者都会比较焦虑,我们一方面要相信患者的主诉,一方面要从中进行甄别求证,所以倾听、判断至关重要。”
一个79岁的老人因剧烈腰痛就诊,曾经奔波于多个医院,但此前都因“没有明显的根性症状”未得到针对性的根本治疗。
通过一系列的查体,朱谦在一堆影像学资料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他发现,病人除了脊柱关节病以外,还伴有腰椎的压缩性骨折和腰间盘突出,以及长期服用激素后出现的骨质疏松。据此,朱谦找到了老人的真正“痛根儿”——疼痛并不源于病人的压缩性骨折,而是椎间盘病变。
病根终于被探及,接下来便是有针对性的治疗。但这时最最棘手的事情又出现了,这位病人的椎体高度已出现严重下降,即腰椎出现严重错位。
“常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椎间孔镜做微创治疗,但老人已有明显的骨质疏松,实施手术可能会给他带来较大的创伤。我们更是希望通过最小的创伤和代价,为病人解决最大的问题。”朱谦权衡再三,为老人制定了“脊神经后射频治疗+低温等离子椎间盘消融术”的分步诊疗方式,“现在的治疗方案是对老人身体骚扰最小的”。
由于慢性疼痛患者在往往长期饱受折磨,很多人都希望治疗能够一步到位。而在朱谦看来,能帮助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复杂的疼痛中寻找准确的痛点,从而用最小的创伤解决问题,是最最重要的。
作为全国最顶尖的疼痛科室,中日友好医院的疼痛科总是挤满了全国慕名而来的患者。而身为科室骨与关节痛组治疗组组长,朱谦的工作节奏很难用一个“忙”字来形容。从临床、教学再到科室管理,各种待办事项将他的一天挤占得满满当当。
刚刚结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朱谦接着便赶往医务处开会,等电梯的间隙他捋了捋略有凌乱的头发,“这,就是我一天的节奏,一会儿还有几个课件要准备”。
即便如此,朱大夫将每件事的细节都要把控到极致的性格也是全科熟知的。“临床无小事,我掌握得越具体,患者就会多一份保障与稳妥。”朱谦说。
于患者而言,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能忽视。“术中,类似于管道通路的水流略微有些减缓,虽说是在正常范围之内,他都会特别不满意。”已经跟随朱谦学习将近一年的进修医生何宇对老师的追求细节感同身受。
从医多年来,朱谦笑言自己的亲力亲为源于“胆子越来越小”。他说,对患者负责不仅仅是工作所在,更是一种“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感。
年过6旬的老刘是个晚期胰腺癌患者,黄疸已经十分严重。按计划,她应该在一周前进行椎管内输注系统植入的手术。但通过术前检查,朱谦发现她的肝脏功能严重损伤,凝血因子合成也出现了问题,这样的情况令手术被紧急叫停。
胰腺癌患者晚期的疼痛非常剧烈,如果服用大量口服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针对这类患者,使用多种药物配合治疗的椎管内输注系统可以给予相当大的帮助。
“老刘的身体已经出现多种合并症,这次的手术对她来说,是最后的机会。因为随着病情的发展,肝功能进一步受损的话,就很难再进行操作了。”朱谦顿了顿。
老刘的“手术窗口期”仅有短短的4天左右,朱谦必须在这稍纵即逝的时间内,将凝血功能纠正。于是,他迅速组织会诊,并立即为患者输入凝血维生素、冰冻血浆等进行干预。为了确保纠正效果,甚至准备了单独补充凝血因子的预案,而这也是为了以防“冰冻血浆”输入无效而进行的最后一搏。
准备手术的日子里,朱谦每天都会反复前往病房几次了解老刘的情况,需要输入的血浆,他也会亲自去血液科进行面对面的确认沟通。
对此,朱谦只是淡淡地说:“患者情况紧急,血浆我需要尽快落实,第一时间输入、第一时间复查凝血功能、第一时间确认手术方案……这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为了避免无谓的时间损耗,我需要越快越好。”
对于患者来说,创伤越大,术后肝功能出现恶化的几率也就越高,他希望所有准备都能一步到位。
幸运的是,在连续输注三天血浆、经过两次复查之后,老刘的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手术正式进行了,朱谦和助手在C型臂透视引导下,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确保植入导管的畅通和药物无渗漏,是保障镇痛效果的关键。穿刺、连接、缝合……两小时之后,这个“抢”出来的手术顺利完成。通过他的努力,将平均30毫升的出血量降低至10毫升。术后,患者解除了被癌痛折磨的隐患,只需2-4周复诊换药即可。
“如果她再晚一点来,可能就真的纠正不过来了,可以说我们现在获得了能力以内的最佳结果。”能为癌痛患者减轻痛苦,朱谦由衷地欣慰。
2017年,朱谦承担完成了北京市卫计委适宜技术推广课题项目——静脉及椎管内输注系统植入在癌性疼痛中的应用。
“只有把所有细节做好,患者的预后才能更好。无论是通过药物控制还是介入手术,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癌症患者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内,让他们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朱谦笑言,医生和教师曾是自己最为抗拒的两个职业,走上从医之路纯属“阴差阳错”。但秉承着“做一件事情就必须要做好”的原则,他从业至今从未想过改行。
如今,除了临床工作以外,朱谦还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任务。,一方面传授切实的临床思维,一方面给准大夫们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学习方法。
“朱老师的带教课总能让我们轻松度过,除了临床医技之外,他更教会我们一些实际的应用,比如科室与科室之间该如何沟通和衔接呀,他会讲得头头是道。”进修医生何宇说。
面对年轻人的懈怠,温和惯了的朱主任也会偶有严厉。曾经有位年轻大夫,在为一名危重患者预约加急检查时,以“不熟悉医院同事”为由再三推诿,当时朱谦就扳起了脸:“在工作中不要强调客观原因,我要的是结果。无论怎样,都要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一点不都不能含糊。”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日医院疼痛科更是承担起了推动全国疼痛学科发展的重任。2016年10月,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支持和鼓励下,由中日医院发起,联合了国内67家大型三甲医院疼痛科,与全国200余家合作医院共同成立了疼痛专科医联体。
身为疼痛医联体的总联络人,朱谦更像是这个体系中的“大管家”,从搭建结构框架、合作成员申请到培训平台建立,每一项内容的推进,他承担了大量的“落地”工作。
最初在大家对医联体了解甚少之时,朱谦肩负了广泛“释疑”的重任,从医联体的意义、详细的运行体系等等,他会反复进行宣讲。也正是在不断地沟通联系中,他也逐渐“名声在外”的医联体专家。如今,有其他省份希望在地区内建立起疼痛医联体,问及具体的实施流程等细节一定都会先联系“朱管家”取经。
考虑到我国疼痛科医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朱谦与同事们在近一年之中推出了一系列的培训项目——去年医联体在全国建立了5个培训中心,举办了多次线下培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他们吸取了很多基层医生的意见。
“比如针对普遍反映的培训时间短、内容深的问题,我们会根据需求按照水平分级培训,并且逐步进行小班化教学,让每一个听课的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每一项内容,朱谦和同事们都在不断地进行优化。
而为提高疼痛专科医联体活跃度,疼痛专科医联体还将推出积分制管理体系。医联体单位可通过转诊、会诊、培训、进修、远程查房、手术演示等方式获得相应积分,继而获得在医联体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学术演讲的机会。
“朱大夫作为一名疼痛战线的‘老兵’,除了优秀的业务水平之外,更是用他的能力和热心在疼痛专科医联体方面做了很大贡献。”在科室主任的樊碧发教授眼中,不惜力的朱谦可谓是个得力助手。
“疼痛医学还是个很年轻的学科,很多基层医院发展得还不是很规范。我们建立医联体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帮助他们,以更规范的方式建立疼痛科和疼痛疾病的治疗。”朱谦表示,促进分级诊疗、打造共同合作的科研平台,同时建立覆盖各级医院的培训体系、促进科室的规范化建设,是医联体未来勾画的美好蓝图。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疼痛专科医联体已成为包含21个省级区域中心,1100多家成员单位的多层级的疼痛医疗网络。朱谦透露,目前,疼痛专科医联体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和《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共同编写的《中国慢性疼痛诊疗系列专家共识》正在进行中。
谈及未来规划,朱谦笑言,目前更想脚踏实地的做好眼前事。“在未来,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把疼痛专科医联体做好,探索慢性疼痛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模式,带领中国疼痛医学水平整体携手前行。”朱谦说道。
朱 谦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
骨与关节痛组治疗组组长
兵器谱认证
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脊柱源性疼痛
门诊时间
周一全天 专家门诊
周二下午 专家门诊
专家简介
199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8年获得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1部。兼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北京大学疼痛医学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医促会肿瘤姑息治疗与人文关怀分会委员、北京市科委评审专家、《实用疼痛医学杂志》、《山东医药》杂志编委。
目前专业方向为慢性疼痛的诊疗,尤其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及治疗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擅长脊髓电刺激植入术、鞘内程控吗啡泵植入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椎体成形术、低温等离子椎间盘消融术等微创介入手术。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