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赖特曾说过: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应有一双鹰的眼睛、一颗狮子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
多年来,郭伟对这句话有了逐步深入的认识。“我原来以为所谓狮子的心是指勇敢,但是现在看来,其实比勇敢更高的境界是坚毅,是经受打击之后的顽强与坚持。”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郭伟,“模范生”再合适不过 —— 聪明、勤奋、有担当,是科室上下给他的一致评价。
身为北京友谊医院普外分中心肝胆外科副主任,他也无不显露着“侠肝义胆” —— 面对突发情况,他会另辟蹊径,使患者转危为安;面对病情凶险的患者,他会拦下准备放弃的家属,“冒险”承担;面对科室的科研和管理,他是刻苦努力的“实干派”;面对别人的赞誉,他会淡然一笑,“我就是个想把事情做好的外科大夫,仅此而已”。
尽管外科医生大多都步履匆匆,但郭伟的步伐还要加上一个“更”字。
在笔者跟访的日子里,经常可以看到郭伟风风火火穿梭于病房间的身影,甚至需要一路小跑才能跟上他的脚步。“总是有无数件事情追着”,他说自己只能不停地加速。
每周二下午是郭伟固定的门诊日,面对每位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他都尽可能地表达详尽。发现患者或者家属出现了疑惑的表情,他便会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重新组织语言,反复讲述直到对方听懂。
一位位患者接踵而至,郭伟的嗓子也几度变得沙哑。趁着问诊的间隙,他才迅速拧开矿泉水瓶,转身仰脖,眨眼间,小半瓶水一饮而尽。由于速度过快,塑料瓶不时发出“咔咔”的声音,紧接着一把抹去嘴边的水渍,便开始下一个问诊。
为了更加直观地让患者明白病情,郭伟经常是“一言不合就画图”。一个下午的门诊,他至少画出了三幅简洁明了的肝胆示意图。
一位患有肝内结石的老人对即将安排的手术有些惴惴不安。“大夫,您说我就吃药、控制饮食行吗,可不可以不做手术?”
“您这个手术100%应该做。”郭伟打断了老人的念想,“您这是肝脏代谢的问题,本身肝脏分泌的胆汁就容易出现结石,如果不解除胆管的梗阻,结石就排不出来,长期堆积就会造成胆管扩张和感染,对身体的损伤会更大。”
看到老人的眼神中依然露出疑惑,郭伟轻轻抿了抿嘴唇,迅速从口袋里取出签字笔,三两下就在手边的白纸上勾绘了一张简单的胆管示意图。
“可能这么说您就能明白了,您的胆管目前是上粗下细,就像家里的‘地漏’一样,下面过细就容易形成涡流,也就更容易造成结石堆积,所以为何胆管需要上下一般粗,就是这个道理。”十分钟的讲解,老人点了点头,愿意接受手术。
紧接着,郭伟也对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向老人进一步阐述。“不过这个手术完成之后,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返流,因为这个开口从此前的只出不进,变成了能进能出,但是这个方案仍然是针对您较为理想的选择。”
在普外分中心肝胆外科主治医师汪栋眼中,郭伟总是会以肯定的语气给患者信心。“其实有些话他可以说得留下更多的余地,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这也正是源于郭主任的敢于担当和充分的自信。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最重要的是给病人解决问题’。”汪栋说。
金庸笔下有个尽人皆知的大侠郭靖,而同为郭姓的郭伟凭借着工作中的勇气和担当,加上仗义执言的性格,也让他在科室中获得了“郭大侠”的雅号。的确,就像行走江湖的侠客,郭伟经常凸显出他的“侠肝义胆”。
曾经有个胰十二肠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一个月之后突然发生急腹症,送医时已经濒临感染性休克,情况十分危急。由于患者已经高龄并身患恶性肿瘤,家属决定放弃治疗。
听到这个消息,深夜从家中赶来的郭伟迅速在人群中拦住了老人的子女:“老人的情况并非完全无能为力,如果这么放弃了就太可惜了。”
情急之下,郭伟在详细向家属解释了老人的病情之后,坚定地说道:“给您交个底吧,这个手术,有八成把握能成功。为了老人,希望你们慎重考虑!”
或许是被郭伟的坦诚所感动,老人的子女在商议过后,同意了最后一搏。
进入手术室前,他们红着眼眶紧紧握住郭伟的手:“郭主任,这个手术的风险我们知道,谢谢您做的一切。”面对家属的信任和理解,郭伟平静的外表下内心澎湃。他用力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转身大步走进手术室。
果然如郭伟判断,老人的情况就是腹内粘连和内疝,虽然情况凶险,但将肠管修补之后,老人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对于自己的详尽和“真性情”,他微微一笑:“医生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之外,还要懂得良好的沟通。我能做到的,是一定要让家属心里对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对医生的责任有正确的认识。当然,医生首先要有担当,不能只想着逃避。”
尽管同为“郭大侠”,郭伟的“进阶之路”远比傻小子郭靖顺畅得多 —— 从博士毕业进入科室到晋升为副主任医师,郭伟仅用了5年时间。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与天赋,如今,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郭伟已经成为北京友谊医院普外分中心肝胆外科副主任。
回望自己的从医之路,郭伟笑言是“命运的安排”。受家人从医经历的影响,自小郭伟对这个行业心存向往。高考时又“阴差阳错”地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毕业又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北京友谊医院工作。“这一路走来,我好像步步都踩到了点儿上,运气比较好。”
可即便是好运,也是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谈及自己进步的秘诀,郭伟调整了一下坐姿,一乐:“哪有什么秘诀,多学、多看、多思考而已,其实就是带着脑子干活儿嘛。”
很多外科医生都把自己戏称为“刀郎”。身为其中的一份子,郭伟的操刀时的“快手”更是一绝。一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主要的操作步骤,郭伟仅仅用时10分钟就能完成,远超20~30分钟的平均用时。
对此,郭伟云淡风轻:“外科医生的手术主要是稳、准、轻、巧,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我的快,无非就是做得多了一些而已。”
在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眼中,作为肝胆外科的年轻负责人,郭伟的勤奋、聪明、视野开阔都是他快速成长的关键。“一个人的成长,别人无法帮忙,郭伟的优秀也来源于他在临床的刻苦和努力,作为一个年轻人他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很难得的。”
也正是由于自己的勤奋,多年来,作为团队成员,郭伟跟随张忠涛院长参与完成了国内第一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9年后又相继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单孔腹腔镜脾脏手术、肝脏手术、结肠手术等多项单孔腹腔镜手术。并执笔《单孔腔镜手术技术专家共识》成为我国第一个在该领域具有技术“指南”性质的专家意见。
从参与者到独立操作,郭伟仅仅用了1年的时间。期间,他和团队一起摸索到了更多细节方面的小技巧 —— 比如如何选择手术入路、手术器械进入腹腔之后如何展开,手术完成之后切口如何缝合能够达到最满意的美容效果、如何避免切口感染……在经历了艰难的学习曲线之后,郭伟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也从最初的将近两个小时缩短为30分钟。
除此之外,郭伟还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术中联合应用治疗胆管结石”技术,并成为主要中坚力量。
这种技术的特色就在于采用经胆囊管的胆道探查技术,避免了胆总管的切开探查,显著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该手术方式使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模式由十二指肠镜+腹腔镜的两步模式,转变为腹腔镜+术中胆道镜的一步治疗模式,将治疗费用由3万余元降低到1.5万元,并且将住院日由15天左右缩短到3~4天,极大地节省了医疗资源。
如今,胆系结石的微创治疗已经成为郭伟的招牌,天南海北的患者慕名而来。而每次,他也都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经济,甚至心理情况,选择最安全、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
普外分中心二区护士长赵利红与郭伟共事多年,她说,郭伟总是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一个结肠癌术后、肝脏转移的患者,转移瘤位于右肝。传统的方法开刀切除无可厚非,但由于患者高龄,为了减少创伤,郭伟选择腹腔镜探查,在明确只有单发肝转移灶后,进行腹腔镜下右肝肿物切除。可以说这种情况下腹腔镜手术,是一个折磨医生的过程。前一次手术造成的腹腔粘连、右肝肿瘤位置的困难性,如果选择开刀切除肿物,主刀医生会比较“痛快”。但为了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加速术后康复,郭伟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基础上,还是选择了后者。
在郭伟看来,外科医生就是做一个卓越的匠人,而所谓匠人的培养过程都是相似的,一招一式都要踏实学习,然后再加以思考和创新,进而做出改进。“所谓外科医生,就是一手science,一手柳叶刀。当然,还要更加用心、用脑,只有这样,成长得才会更快。”
别人眼中的郭伟“胆大心细”,因为他总是敢于在手术中干脆利索地“另辟蹊径”。
而郭伟对自己的评价,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他说,正是因为自己胆小,所以无论是手术还是治疗方案,他才会力图把控到每一个细节,预估每一种可能。“毕竟,稳妥才是最重要的。”
的确,胆大源自“艺高”、胆小出于“稳妥”,这相反的两极如今在郭伟身上融合得恰到好处。
不过,郭伟也坦言,作为完美主义者,他也曾一度跟自己较劲,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够做到“极致” —— 比如手术中若是有某个地方处理得不够满意,术后他就会纠结很长时间,甚至晚上做梦都会惊醒。有些杂志的约稿,他反复看到几乎能背下来,却仍在修改一处处细微的格式或标点。“之前我认为只有100%才是最好,如果说一个手术让我只做到90%的完美我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直到遇到那个直指内心的病例,才让郭伟切实体会到了医生应该把握的“完美分寸”。尽管已经时隔多年,至今想起来,仍不时地被刺痛。
那是一个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肝内胆管结石是个比较“麻烦”的疾病,如果范围广泛,就算切除部分肝脏也不能确定可以把结石完全清除干净,所以这种手术往往是术中取出绝大部分结石,然后放置T形管,术后再反复通过胆道镜取出剩余的结石。
而郭伟遇到的这位外地患者50多岁,家境比较困难。肝内双侧广泛布满结石,并伴有胆管炎的反复发作。若是采取常规的放置T管用胆道镜取出肝内结石,绝大多数一次治疗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好心的郭伟做了一个“几近完美”的决定。
“当时我就想在手术中尽可能地多取出一些结石,至少可以让他日后的治疗减少奔波。”结果在取石术后的第二天,患者就出现了菌血症、高热,紧跟着就是感染性休克,进而出现了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尽管经过及时的抢救,患者转危为安,但是这一“完美的决定”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尽管是意外,但确实让我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原谅自己。”时隔多年,谈及这个病例,郭伟的语气仍旧充满了自责。
也正是这个8年前的病例,让郭伟不断地提醒自己,作为医生而应该拿捏好分寸。“如果为了达到所谓的100%的效果,而付出了更多的代价,那么90%和100%之间的差距就是毫无意义的,就是过犹不及。”
今年6月初,一本名为《普通外科围术期管理及并发症处理经典病例解析》的书籍正式问世。在这部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消化疾病中心普外分中心主任张忠涛主编的著作中,诸多专家不仅凝练了围手术期与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更是把自己的失败教训贡献出来与年轻医生分享。
而在郭伟眼中,“无法避免的意外”是每个外科医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抗住”打击,才有可能向前进步。同样,经历过“风雨”之后的郭伟也在迅速地成长着。面对术中的突发情况,也学会了更加游刃有余地掌控。
这天,一例腹腔镜胰体尾+脾脏切除术正在进行。由于这位80岁的患者有特殊的血管变异,动静脉距离十分近,在顺利离断脾动脉后,脾静脉也因撕裂发生了出血,很快术野就被血流填满。为了迅速解决这一问题,郭伟首先尝试了钳夹止血,未果后又迅速采用纱布压迫止血,几秒钟之后,出血情况得以缓解。
由于手术刚刚开始不久,术野暴露并不完全,遇到这样汹涌的出血,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中转开腹手术。郭伟并没有中转开腹,而是果断决定“另辟蹊径” —— 先开始离断胰腺,而这也是胰体尾切除手术中费时费力的重要步骤。
“或许大家都觉得我当时的选择有些‘猛’,但我在分离胰颈的同时,一直在关注出血部位,当时出血控制得比较满意,患者的情况始终平稳,我心里也比较有数。”说到手术时的“突发情况”,郭伟很是自信。
“主任的选择主要达到了两个目的,第一通过压迫暂时控制出血,第二通过其他处理,为止血创造很好的条件。”郭伟的助手、主治医师汪栋补充道,“一般来说会先处理血管再离断胰腺,而郭主任的做法正是反应了他对突发情况的变通,也是建立在技术和信心的基础上。后来找到了出血点,使得手术顺利地完成。”5天之后,患者已经恢复出院。
对于郭伟来说,手术中面对突发情况的冷静与淡定,也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手术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只有心里有底,才会从容处置,我从内心深处觉得当时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还有其他的止血方法,还能再坚持坚持。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接受术中的不完美。”
伦·赖特曾经说过: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应有一双鹰的眼睛、一颗狮子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多年来,郭伟也对这句话有了逐步深入的认识。“我原来以为所谓狮子的心是指勇敢,但是现在看来,其实比勇敢更高的境界是坚毅,是经受打击之后的顽强和坚持。”
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大侠”的成长无不经历千锤百炼。在科室内,郭伟也同样“勤奋得令人发指”。除了常规的查房、门诊、手术、会诊之外,作为肝胆外科副主任,大量的科研和管理事务也将他有限的时间挤占得满满当当,手机备忘录中也被标注得密密麻麻。
每逢日间手术的接台间隙,郭伟会拿出电脑,见缝插针地完成一些工作。“没办法啊,时间是挤出来的,要不然实在是完成不了啦!”郭伟一边在敲打着键盘,一边无奈地笑笑。
大多数情况,郭伟都会把工作带回家中完成。长期的耳濡目染,就连现在他刚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都能熟练地使用word排版和ppt。
这位普外分中心副主任李建设口中的“青年才俊”,从未满40岁便开始主持肝胆外科的工作,对此,郭伟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曾在全国大力推广单孔腹腔镜手术和内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十余次应邀在全国学术会议上进行手术现场演示。举办多次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辐射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表相关临床论文20余篇,两篇论文分别入选2011年和2013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其实比我优秀的年轻医生很多很多,接触的越多,越是深感差距巨大,所以我也不会让自己懈怠。”目前,关于癌症的基础研究和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作为郭伟的科研课题,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而除了院内的本职工作外,他也身兼数职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委员会委员……目前,在参与过数次基层对口帮扶活动之后,他更是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我想为基层的医生们,以公益的形式,做更多切实有效的帮助。”
其实,这个“做公益”的想法,源于2012年的一次“政治任务”。彼时,郭伟被派往内蒙古根河市中心医院工作1个月。当地位置极其偏僻,医疗水平技术也相对较差,就连简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和阑尾炎疝气手术,患者都不愿意在当地做。这深深触动了郭伟。
于是,他开始和团队成员一起,陆续到北京周边三四线城市和偏远地区的医院讲课。“除了研讨高精尖的技术之外,我们也要把最常用的临床技术辐射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把技术普及到基层医院才是中国医学发展最需要的事情。”
作为普外分中心肝胆外科的副主任,郭伟始终感受着那份紧迫感。身为一个实干派,他更希望在提高整体业务能力、学术能力、管理能力的同时,以事业的发展带动团队的发展,进而推着学科的进步。“我们的任务一是传承,二是发展,总不能让领导和同事们失望吧。”对于科室的未来,郭伟踌躇满志。
郭伟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兵器谱认证
胆系结石和肝胆胰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尤其擅长胆系结石微创手段的综合治疗。
门诊时间
周二下午(专家)
专家简介
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友谊医院工作。2013年至2014年至美国Mayo Clinic(梅奥诊所)访问学习1年;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被聘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特邀编委、《中华消化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215人才”、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科委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5项。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