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扬:揭开“谜底”的血管超声大师

寻访中国顶尖医疗团队 ——

期人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诊断科主任、 北京市血管超声诊断中心主任  华扬

谜底,往往就隐藏在谜面里。

如果将血管造影比喻为摄影,那血管超声就是绘画,质量高低全凭“绘师”的手眼配合以及对“图形”的敏感把握。

而与画家最大的不同是,血管超声医生要凭借对“谜面”的反复研判,揭开病情的“谜底”。

身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诊断科主任、 北京市血管超声诊断中心主任,华扬教授的超声诊断之权威,让不少病人千里而来。

这权威,就来自揭示“谜底“的精准。有人说,华扬有着“吹毛求疵”般的责任心,她可以一个小时围着一个病人转,最后给出一份如同小论文般的检查报告。

华扬说:“超声可以为临床增添一双眼睛,这双眼睛必须是明亮的。”


你做的是超声,我做的是诊断

血管超声是一项特别倚重经验的技术。曾有人形容,看华扬主任做超声检查,像欣赏一场交响乐,双手的每个动作都能流淌出和谐的音符。

笔者有幸观摩了几场这样的“交响乐”。只见她的左手很少空闲,总是在多普勒彩超机的操作台上跳跃,按钮交替闪烁着白、黄、红、蓝色光芒,显示屏逐渐显现出清晰的血管走形。

“左手勤快不勤快,是辨别超声医生水平的直观指标,有的人只会使用冻结、解冻、测量,那只能称的上是‘超声匠’。真正的超声医生,要根据病人情况,不断调节图像,达到最清晰的显示效果。”华扬主任解释道。

相比左手,华扬执探头的右手动作幅度明显要小得多,不断调节声束打的角度,这主要考验的是手法精准程度。“就拿颈静脉血管来说,力量稍一过,血流就没了,所以手法一定要轻。”

左右手结合,才能获得满意结果。

笔者略计算了一下,每位病人的检查时间,短则半个小时,多则一个半小时,颈动脉超声和颅脑超声加起来,总共要检查22根血管,测量得出100至150个数据,最后形成1000字上下的检查报告。华扬主任开玩笑说:“快成小说了。”当然这主要说的是复杂病变患者的超声报告。

之所以这么详细,是因为些数据里面,包含华扬一直主张的“三定”理念,即定性、定位、定量。患者症状是什么?是哪个责任血管导致的症状体征?病变程度如何?三者结合,给患者一个相对精准的诊断,为后面的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客观信息,该内科治疗就去内科,该外科治疗就去外科,不必再满院跑,同时也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成功率。

比如下面这位女患者,今年65岁,常年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疼,在其他医院检查出腔隙梗塞,来到宣武医院复查。

患者躺下后,华扬一边检查颈动脉,一边问诊:“您这头晕和体位有关系吗?比如转脖子,会晕吗?睡醒觉起来会晕吗?”

“会,睡着的时候都会晕。”

“您平时睡觉喜欢往哪边翻身啊?”

“往右。”

“年轻的时候有这种不明原因的头晕吗?”

“小时候就有,尤其蹲下摘菜的时候、洗碗的时候,也晕。”

两人一问一答间,华扬已经做完了颈动脉超声。

“您这就是典型的动脉压迫性缺血造成的头晕。右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正常管径最低 3.0mm,您的才将将 2.0mm。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弹性变差,稍微一压,比如右侧卧位时,血流就断了,这条动脉为小脑供血,小脑一缺血,立马就晕了。”

“左侧椎动脉管径 3.8mm,相当于右侧的一倍多宽,表明有代偿(也是优势供血侧)。小脑大部分靠左侧椎动脉供血。但你的左侧血管又有走形变异,拐了个弯儿,稍微一“拧”,也容易缺血。缺血厉害时,会导致血压短暂升高,所以会头疼。”

“您的问题通常吃药没有显著效果,药吃多了还感觉胃还难受。建议您做饭时,不要过度低头,不要猛蹲起,枕头建议用10至15公分的比较合适。这个年龄段,要预防脑血栓,顶多吃一些阿司匹林,但一定要饭后吃。另外,血液化验显示,您低密度脂蛋白高,加一些他汀类药物,晚上睡觉前吃,预防动脉硬化,系统治疗请到神经内科进一步救治咨询。”

患者临走前感叹:“您说得真细,第一次遇到解释这么清楚的医生!”

这正是华扬教授一以贯之的做法。她从不爱做表面文章,用她自己的话说:“良心过不去。”

华扬日常总以一颗同理心去思考问题,比如自己是病人的话,一趟两趟三趟四趟的往医院跑,肯定受不了,无形之中还会制造很多麻烦。“所以病人到我这儿来,尽量就让他们跑一趟,把相关问题解释清楚。”

而这背后支撑她的,是深厚的多学科知识能力,其中包括: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血流动力学等等。


弃临床投医技,只为让“谜底”更早揭开

实际上,华扬在大学期间修的并非超声医学,而是临床医学。毕业之际,她却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去当时很少有人主动选择的医技科室。这个转变,缘于临床实习期间。

毕业前夕,华扬在消化科实习,管理照顾一些肿瘤晚期病患。曾经,在一夜间,她送走了三个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其中相处最长的一个病人,已经在医院住了一个半月,一直是她在照顾。

弥留之际,病人低语:“华大夫……救救我……” 而面对病人对生命的渴望,华扬却无能为力。“那时,我比任何时候都深刻体会到,自己干不了临床。我想做的工作,是能够让病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986年,华扬来到到宣武医院超声诊断科,从事腹部超声和心血管超声诊断工作。每天早上,她雷打不动的7点到医院,自己先查一遍病例;晚上六七点回家,下班前把病人穿过的鞋刷得干干净净,码放在各个诊室。自那时起,她形成习惯,每天早上七点到医院,至今30多年没变过。

受家庭教育影响,华扬对自己有着超高要求,要做一件事就做到最好。小学五年级跳到初中一年级,高二考大学,大学期间晚上一个人去尸体解剖室练习,主治医师三年后破格升副高……不一而足。刚到超声科的时候,她曾用一个月时间把一本4cm厚的《超声医学》通读了一遍。后又花两个月精读一遍,最后重点攻超声影像特征。

1989年,华扬开始接触到脑血管超声诊断技术。当时,我国还没有脑血管疾病的无创检查技术,全国拥有血管超声仪的医院也就三家。华扬在仅仅听了外国专家一个多小时的仪器使用介绍后,便开始了新的探索。

华扬主任结合几年来从事心血管超声的临床经验,并融合解剖学、影像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初步摸索出了脑血管疾病超声诊断技术。

人脑供血与颈部动脉相关,颈部动脉与大脑的双侧半球的前循环,到小脑,脑干的后循环相关,一共有22根通过超声检查的大血管,任何一根出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脑供血。因此,华扬创造性地把颈动脉超声和颅脑超声两项检查结合起来,再利用血流动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在国内超声诊断领域创立了一套规范化的脑、颈血管超声联合诊断操作模式。

这套规范缘起于1995年,华扬在实践中开始怀疑一些病人脑血管问题,实际上是由颈部血管引起的。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她会和病人商量:“虽然脑梗塞是在脑子里,但我总觉得您的脖子也有问题,能不能再给您做一次颈动脉超声?”绝大多数病人表示赞同。

然而,那个时候设备和条件有限,要做颈部超声,只能等其他病人检查做完后,借助腹部超声机来完成。而这个时间段,往往要等到晚上六七点下班后。

1996年,华扬前往美国留学。在相关的支持下,她开始尝试将颅脑超声与颈动脉超声结合。1997年回国后,宣武医院引进了一台颈动脉超声机器。自此,华扬带着两位大夫,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血管超声科里,晚上经常不能按时回家,累了就睡在诊疗床上。

1998年,华扬将新的脑血流监测技术引入手术中,准确监测术中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情况,为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提供了保障。

作为中国血管超声第一人,中国脑卒中防控体系建设发起人之一,目前,华扬创立的这套规范化的脑、颈血管超声诊断模式,已经在全国推广,大大提高了脑、颈血管疾病导致脑缺血性病变的早期检出率。

生活虽然忙碌,华扬却乐此不疲。她常说,最大希望就是国内血管超声专业快速腾飞,为病人造福。


血管超声“神探”,为临床手术护航

血管超声作为一种既实惠又无创伤的检查方式,除了能够找到患者病因,还可以为临床手术保驾护航。

几年前,华扬主任接诊了一位重度脑梗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患者左侧颈内动脉堵塞只剩1.0mm,有350~360cm/s的血流加速度,过了狭窄段,远端流速只有50cm/s;右侧颈动脉只剩0.7mm,血流非常细,没有加速度,血流速度35cm/s。一压左边的颈动脉,右边大脑供血没了,也就是说,患者右侧大脑的供血都是从左侧颈动脉提供的。

但这与之后的造影检查有相异之处 —— 造影显示,患者左侧颈内动脉狭窄,右侧血管完全闭塞,已经失去手术价值。

作为超声医生,华扬当天要为患者做术中血流监测。在得知最初的手术方案时,她急了。华扬向笔者解释说,与造影相比,超声对极低速血流的敏感性更强,针对一些狭窄血管,造影剂无法通过时,超声却可以发现血流通过,从而更准确的判断出病情。这种情况下,二者结合起来判断,会提供更精确病变程度的诊断结果。

华扬当机立断,找到当时的神经外科主任凌锋教授会商。

“患者右侧颈动脉虽然非常狭窄,但并没有没有堵死,造影看到远端闭塞,可能是因为两侧血流压力形成了死点,显示不出血流流动,但右侧颈动脉还有微弱血流,是有希望打通的。”

华扬认为,从超声结果来看,病人大脑供血全部由左侧颈动脉提供,若先行左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临时夹闭颈总动脉,可能会造成全脑缺血,非常危险;如果先做右边颈动脉,术中怎么夹闭都不怕,因为还有左边血管供血,风险小。

凌锋主任思考片刻,认同了华扬的方案。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后,医生将血管缝合,并逐一开放颈外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然而,令大家没想到的是,颈内动脉一开,血流没改善。

华扬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完了,难道是我判失误了?

时间在沉默中仿佛被按了慢放键,华扬脑中闪过无数可能,其中一个声音说,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血管过细,两层血管壁在缝合时未及分离,导致颈内动脉没有血流?她用超声检测局部血流后,再次向凌锋主任提出了这个猜想。

凌锋再次选择了信任华扬。事实证明,华扬是对的。

重新缝合血管后,果然监测到了血流。5个小时后,病人血流恢复到正常水平,超声结果显示患者没有过度灌注风险,回到监护室,第二天病人恢复平稳。

这位病人一月后又做了左侧颈内动脉的内膜剥脱术后,恢复良好。


疾病压不垮 活出精气神儿

华扬主任挽回了不知道有多少病人生命,而常年超负荷的工作,却使她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

1997年底,正是事业干得热火朝天之际,华扬的肾功能出现了衰竭。每周需要做三个半天的透析,才能维持身体功能。即便这样,她依旧坚持工作,上午上班,下午透析,第二天继续上班,这种状态持续了5个月。

1998年3月,华扬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彼时,她的体重已经掉到不足80斤。手术后,她的身体状态非常脆弱,开个窗户都很容易感冒。

然而,在肾移植术后仅3个月,她就谢绝了医院安排的疗养机会,重返岗位,开始了一如既往的忙碌。“我爱人当时差点跟我急了。”华扬笑道。

时至今日,手术的后遗症依旧困扰着她。发烧时,她就一大早就来医院输液,输完液接着上班。

笔者曾问过华扬主任,是什么让她顶住了病痛的折磨,坚守工作岗位。她想了想,回答:“大概是想做出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工作30年,肾移植术后快20年了,她开玩笑说,自己拿半条命当一条半使,“人不就活一个精气神儿吗”?

华扬主任有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任何时候见她,都是一副元气满满的样子,丝毫看不出她曾得过一场重病。而她的这股精气神儿,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整个科室。

2015年之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需要做持续血管超声监测。因为血管超声的探头可以看到脑血流变化的第一现场,这对手术有很高的指导价值。但由于一些患者因颅骨较厚,超声监测难度增加,不能通过常规的颞骨鄰部(太阳穴部位)进行脑血流检测或监测,超声医生不得不手持探头、双腿膝盖跪地通过眼窗(因术中患头面部术中覆盖消毒隔离单,不能从正常位置)监测脑血流变化。

为了更好的监测,华扬曾一跪就是三四个小时。

这种以身作则,令学生们有样学样,华扬的大徒弟也曾跪在地上监测完整台手术。“华老师能这么做,我也可以。”

在科室的管理上,华扬主任一贯非常严格,每月她都要抽查科室医师每个人的10份诊断报告进行评估,从不放松。她要求大家认真寻找到每个患者的病变原因,找到病变的准确位置,绝不能出模糊诊断。她说:“质量控制常态化,才能及时发现科里可能存在的问题。”

华扬的手机永远是24小时开机,为的就是让科室成员随时可以找到她解决疑难问题。在她的努力下,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人才梯队已形成。“科室就像一条船,我们都是这个船上的船员,大家同舟共济,才能一直前行。”华扬说。

说华扬是个“工作狂”一点不夸张,工作日在科里上班,周末去外地监察及参加相关血管超声技术的推广等学术会议,可能半年能休息一两个周末,这就已经令她很知足了。

她说:“我是医生,能为更多的病人早期检查诊断出血管病变,让他们得到及时治疗,看到他们病好了,从心里为他们高兴,这就是一种成就感。”

这样的超负荷换来了全国脑卒中防治网络的建立。脑卒中是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超声医生在脑卒中防治中就是“侦察兵”。从2006年开始的十几年时间,全国先后建立了300多家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华扬亲自去过的超过290家。为了提高基地医院超声诊断水平,华扬一个周末甚至跑6家医院。

如今,北京市血管超声诊断中心、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血管超声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基地纷纷“落户”在宣武医院。

看着办公室柜子密密麻麻一大排荣誉证书,笔者问华扬,“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要是身体状况好,我还能甩开膀子再干十年!”


医生档案

华扬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诊断科主任

北京市血管超声诊断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兵器谱认证

脑血管、颈部、四肢、腹部、肾血管等周围血管疾病、超声影像诊断

专家简介

从事超声影像诊断工作30余年,其中从事腹部、妇产、心脏即小器官等检测诊断工作14年,从事脑、颈血管、四肢与腹部等血管病变的超声影像诊断工作17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颈血管病变的超声检测与治疗评估;脑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腹部及周围大血管病变超声检查评估(肾动脉狭窄、肾静脉血栓、肝静脉、门静脉血栓、下腔静脉病变、移植肾形态及血流灌注功能研究等)。颈内静脉与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狭窄、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相关性血流动力学研究等。

她领导的血管超声专业团队于2009年与2010先后被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血管超声规范化培训基地”和“脑卒中筛查血管超声技术培训基地”,培训工作开展以来共举办22期短期学习班,共培训3000余人次(短训班、长训班)。2014年在北京、辽宁、河南、江苏、广州、银川6个省市进行6场次脑卒中高危人群血管超声规范化筛查与治疗评估全国巡讲。对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的开展做出重要贡献,多次获得优秀专家、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

学会任职

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2年5月-2016年11月)

中国老年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会长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北京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中央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委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医学专家委员会血管超声分会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超声科学系副主任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