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不懂临床的介入医生只能是“导管匠”

寻访中国顶尖医疗团队 —— 

本期人物: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协作组   朱 旭

在过去的八年间,每隔几个月,有位老人都会准时“约见”朱旭教授。原本这位老人以为自己被判了“死刑”,但在八年前,她幸运地遇到了北大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医师朱旭。这些年来,她除了每隔几个月去找朱大夫复查拿药外,其余时间完全跟正常人一样轻松、快乐地生活着。

每次看着老人高高兴兴拿着药走,朱旭都会倍感欣慰。八年前,老人被确诊为晚期肝左叶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行手术切除,术后不到一年复发并多发肝内转移。朱旭主任采用栓塞联合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的方法,尽最大努力控制了老人的病情并延长了生命。

要知道,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是死亡率非常高的癌症,而且一般很难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是到了中晚期才被确诊,错过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期,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1年。“我会尽可能延长每一位晚期肝癌或肝转移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这成为朱旭从医的奋斗目标。

二十年执着于此,当下,他已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在他的带领下,北大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也成为目前国内介入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病例最多、效果最好、经验最丰富的中心。


肿瘤治疗医学界第四极:微创介入治疗 


1992年,朱旭走出医学院的大门,成为一名正式的医生。彼时,介入治疗在国外还处于初级阶段,属于刚刚兴起不久的新兴学科。与此同时,这一疗法也被国内的医生注意到,但还远远没有达到临床推广阶段。朱旭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系,那年他怀揣着“济世救人”的梦想,进入航天部一所医院做了心血管内分泌科的医生,归属于内科。 

后来几年,介入治疗在国外渐渐成熟,也愈加引起国内医学界的重视。1996年11月,时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的刘玉清院士,受国家三部委(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的委托,在京召开了“中国介入医学发展战略及学术研讨会”。在那次会上,第一次将“介入医学”与“外科学”、“内科学”并列,称之为“临床医学三大技术之一”。 

做为内科住院医师的朱旭逐渐对这个新兴交叉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一根导管超选择到肿瘤靶血管或把一根直径两三毫米的穿刺针穿刺到患者体内,在局部就能直接把肿瘤血管阻塞或杀死肿瘤;可以用热消融的方式烧杀癌细胞,也可以用冷冻消融的方式在几秒内迅速冷冻病变,甚或是将化疗药物、放射源颗粒通过那根穿刺针直接打到肿瘤内部,这就大大减少了患者在传统治疗中必须承受的放化疗之苦。更神奇的是,有些原本需要切除部分肝脏的患者不用再担心脏器损伤,因为大夫用一根针就能解决这一切问题。 

带着好奇,还有“济世救人”的梦想,朱旭成为北大肿瘤医院新组建的介入治疗科的医生,走进了介入医学的大门。在传统的内、外科以外,他一边探索一边创造奇迹,将介入医学在中国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独立于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之外的新兴学科。


五大法宝在手,一招更是天下无敌   


近二十年,介入医学在中国取得大跨步的发展,并在临床广泛使用。介入治疗的出现,让许多原本无法通过手术、放疗、化疗治疗的病人减少许多痛苦,并且可以获得更多生存的希望。相比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介入医学被称为现代医学的一朵美丽奇葩。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诊疗范围大,治疗难度高,在人体中探幽入微,几乎无所不能它既能扭转内科药物对改变组织结构无能为力的窘迫,也能避免外科手术对机体“大刀阔斧”的伤害。 

经过包括朱旭团队在内的诸多介入医生多年的探索与积累,整个介入放射学界摸索出很多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手段。用通俗语言来概括的话,介入治疗一共有五大法宝:灌、堵、通、消、取”。

灌: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医师从患者体外将一根导管插到肿瘤的营养动脉内,将化疗药物灌注在肿瘤病灶内,使肿瘤局部接受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延长药物与肿瘤接触时间,从而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同时降低机体其他部位组织细胞受到的化疗药物毒性作用。

堵:就是切断“粮草”,通过导管注入栓塞剂(碘油、微球、明胶海绵等)栓塞供养肿瘤的动脉,切断肿瘤生长的营养来源,这种方法与灌注化疗同时进行,两者协同作用可使肿瘤失去营养供给被“饿死”。“堵”还可与外科相互配合。对体积较大的肿瘤,通过栓塞术阻断肿瘤动脉血供,以减少术中出血,为外科手术切除铺平道路;并使肿瘤缩小,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

通:人体内有很多自然的管道,如食管、胆道、气管、肠、血管等,这些部位长了肿瘤后,往往会导致堵塞或压迫,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通过置入球囊将受压迫的管道扩张或放置支架将管壁撑起来,可使不通的管道变得通畅,迅速缓解腔道狭窄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体能状态,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机。

消:是指内部“爆破”,粉碎肿瘤。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经皮热消融和经皮氩氦刀冷冻手术系统,使用热消融电极针或超导针,“烧死”、“冻死”肿瘤细胞。

取:是指在B超、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将一根活检针经皮精确穿刺到达病变部位,切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伤口只是一个针眼大小,以患者身体的最小创伤获取病理标本。还包括各个部位脓肿或囊肿的穿刺抽吸引流,例如对胆管胆汁淤积的患者进行经皮穿刺引流等。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朱旭教授在这五个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并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在“灌注”环节,朱旭教授牵头研发的“经动脉化疗持续灌注治疗肝癌或肝转移癌”方案成为国内的No.1。


有效率提高数倍的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技术 


介入医学是一门在影像设备监视下进行的微创介入治疗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影像专业、穿刺技术,同时还要求医生具有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跨科的知识与技术。在朱旭看来,医学理论功底要占70%以上的作用,只有医学理论扎实,才能不断创新疗法。朱旭的团队中有很多医生都是毕业于影像专业、出身于放射科,他经常提醒大家:不要满足于只做“导管匠”,而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

他说这个话是有底气的。他牵头并率领全科突破了之前以栓塞为主介入治疗肝癌方法,创新性地将奥沙利铂引入动脉化疗方案中,并根据药代动力学分析,在48小时内持续灌注,使药效发挥到最大值,局部效率比单纯静脉化疗提高了数倍!而且将以往的手术时间节省了三分之一以上。据了解,朱旭所在的北大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是国内将奥沙利铂用于动脉灌注研究最深、最透、提出成熟方案最早的一家中心。 

在介入领域,从动脉进行灌注的用药却并不统一,别说国外,就是国内医院,也是五花八门,效果自然参差不齐。 

奥沙利铂是针对胃肠道肝转移患者常用的一种内科化疗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到人体内,效果不错。奥沙利铂能不能用于动脉化疗?奥沙利铂与其它药物相比哪个效果更好?如何使用疗效最佳?朱旭率领科里的同事,从药物药理实验,一直到动物实验、临床实践,最终确定了详细的奥沙利铂方案。 

按照这个奥沙利铂方案,一般病人在使用一两个周期后,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比如,结直肠肝转移患者,如果一线化疗后病情有恶化发展,二线化疗方案后有效率仅有百分之十几,而如果使用这套方案进行介入治疗,有效率可提高到30%~50%,生命平均延长4个多月以上。 

再比如,以栓塞为主的介入治疗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方面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朱旭团队从栓塞的精细化、规范化到多学科协作均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以栓塞为主、部分联合灌注的方案治疗了几十例患者,大部分都在存活,一半以上病灶稳定且没有恶化进展。 

文中开头提到的那位刘老太太最让朱旭感慨:老人第一次手术后不到一年复发,肝内布满了小结节,被外科判了“死刑”。后来采用这套“栓塞联合肝动脉持续灌注”方案,治疗了三四个周期后,她奇迹般地恢复了。八年前,刚刚查出病症时,她几近绝望。而在接受朱旭团队的治疗后,这几年间,她不仅主持了孩子的婚礼,还抱上了孙子,享受着天伦之乐。

刘鹏是朱旭科里的青年骨干医生,在他眼中,主任用“温润如玉”来形容最恰当,不仅外形温文尔雅,做事也相当低调,“不爱宣传,只知道默默做事”。朱主任常说,作为一名合格的介入医师,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相融,给患者带来有温度的医生、有深度的医学。

事实上,除了“栓塞联合肝动脉持续灌注”方案,作为北肿介入治疗科主任,朱旭还主持并开展了3-D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影像引导下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新技术,特别是开展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区域动脉化疗及靶向治疗治疗技术,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肝动脉化疗持续灌注方案”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让更多肿瘤患者终生受益。


医生档案

朱旭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介入治疗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兵器谱认证

擅长影像引导下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区域动脉化疗及靶向治疗,肿瘤合并症的介入治疗等技术。特别是开展3-D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影像引导下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新技术。所开展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区域动脉化疗及靶向治疗技术,此方法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出诊时间

星期一下午、星期四上午(专家门诊)

简介

现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放射学组委员,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委员, CVIR、«中华放射学 »、«中华肿瘤 »等杂志审稿人,«介入放射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杂志编委。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首发基金自主创新项目、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主要参加单位;主持多项国内外多中心科研课题以及CGOS 基金项目、研究者发起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等科研课题。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参编论著3部。申请专利1项。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