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中国顶尖医疗团队 ——
本期人物: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协作组 陆 明
陆明站在医院门口,又一次目送病人的背影远去。“我争取还能回来找你”,这是病人出院前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每次回想起来,陆明心里都极其不是滋味。
工作在肿瘤医院,见惯了生老病死,陆明却依然学不会“看淡”,他慨叹,“或许再过个五六年,不再投入那么多个人感情,会好一点吧……”
点开陆明的朋友圈,签名档写着“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他已然忘记了这句话是从哪儿看来的,但因它最能体现自己的心境,一直没有更改。
不轻易放弃每一位患者
“病人信任你,把自己交到你手里时,这就成为你的义务!
三月份,患者王先生来到北大肿瘤医院找到陆明,寻求最后的机会。不久前,王先生被查出胃癌晚期,找到陆明时,癌细胞早已扩散到肝脏,并且肝内长满黄疸,疼痛难忍。以当时的情况,如若不采取治疗手段,王先生的生命最多只余两周。
众所周知,肝脏是解毒器官,还兼具药物代谢的重要职能。而黄疸可谓是胃癌晚期化疗的禁忌症,它的存在会阻碍胆汁的分泌,致使化疗药物的毒性无法排出。选择在这个时间进行治疗就是一场“赌博”,如果王先生体内的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肝内病症就能得到改善,排出毒素就不是问题;反之,肝脏情况会进一步恶化。
一般来说,像王先生这种情况,很少有医生愿意再对其进行治疗。毕竟在“用死亡率衡量医院能力”的大背景下,无论怎么计算,治疗风险都太高。然而在陆明看来,既然患者有求生意愿,家属也很配合,作为医生,哪怕是有一丝延长患者生命的机会,都应该去试一试!
结果是幸运的,一个疗程的化疗后,王先生体内的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肿瘤明显缩小,肝功等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患者被从鬼门关暂时拽了回来。此时,陆明总算松了口气。
“面对绝症,医生还是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 陆明说,“可能是我在这个行业的时间还比较短,投入的感情还比较多吧,面对每一个病人,我都觉得应该能帮他们做点什么”。同时,陆明也很感谢王先生的家属,愿意相信他、支持他。正如《人民日报》刊载过的一篇评论:“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生与死,只有概率,没有定数……如果患者给予医生理解和信任,愿意跟医生共担风险‘赌一把’,医生就会迎‘险’而上,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 在陆明看来,医生是个“戴着镣铐跳舞”的职业,正因为有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他才愿意在有限的空间里“努力到无能为力”。
站在患者的角度多考虑一些
“当医生应该有一颗慈悲心,知识和技术都可以进行后天弥补,唯独‘心’不行。
门诊中,一对夫妇替生病的母亲前来复诊。老人是结肠癌晚期,已有多发转移,肝、肺、脑中均有肿瘤,再考虑放化疗已不现实。用陆明的话说,就像猫抓老鼠一样,病人现在的情况是有几万只老鼠,放十只猫进去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夫妻俩仿佛已早有心理准备,并没有强求。“我们就是想在能力范围内,让老人最后这段路走得不那么痛苦。” 陆明很明白夫妻俩的心情与诉求,直言:“你告诉我你的承受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我来帮你决定做多少治疗。” 陆明的原则是能帮病人省一些是一些,“现在药品有贵的、有便宜的,同一种药,进口和国产价格就能差很多”。
此外,他还明确告诉夫妻俩,到治疗后期,病人会有几个需要花钱的地方。首先是止疼,第二是病人无法吃饭时,要输营养液。如果出现并发症、出现出血,还需要抢救。一番解说令夫妻俩心里有了底,“我们也不希望到治疗后期需要钱的时候无能为力”。
在北肿工作多年,陆明已经见过太多现代医学无力挽救的病人。如今,他会习惯性地站在病人和家属的角度上,为他们想得更全面一点。他坦言,“有时候我也担心病人会花费太多,人走了,钱也没了,剩下活着的人会很痛苦”。
除了关注疾病治疗,陆明还会关注患者的生活有没有困难。曾经有个病人出院时,陆明问他:“你算没算过这一年半花了多少钱?” 病人回答:“40多万。” 这令陆明非常震惊,作为主治医生,病人用什么药,他全部一清二楚,在治疗上,能为病人省的,已经全都都省了。他很惊讶为何费用还有那么多?原来,这一年半,病人在路费、住宿费、生活费上,已然花去了大笔资金。
(远程门诊)
在陆明看来,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其实已足够令病人足不出户,便能找医生问诊了,也就是现在炒得很热的远程门诊。对于外地患者来说,远程门诊能够省去大笔交通和住宿费用。然而,现实却很“骨感”,他遗憾地说,目前远程门诊还是没有真正地利用起来,要不然70%的病人都不需要亲自来医院看病了。
作为沈琳教授的得意门生,陆明有很多理念与导师一脉相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病人为中心”。“我们科室为了讨论如何治疗对病人更有效,能争得面红耳赤。” 陆明笑笑说。
让我们的能量去辐射更多人
“神经内分泌瘤这个病太复杂了,还有很多没有搞清楚的东西可以去探索。
神经内分泌神经内分泌瘤是一种“年轻的肿瘤”,并非因为存在的时间短,而是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被人们所认知,因而临床研究也就相对滞后。而这,正是其吸引陆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神经内分泌瘤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单一治疗手段已经无法为病人带来最大获益,MDT(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成为必然选择。
患者吕女士去年二月因“子宫腺肌症治疗后复查”发现患有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双肺多发转移,双肾多发占位,同时伴有右侧胸腔积液和腹盆腔积液。按照指南规范,吕女士的情况不会采取手术治疗,而应使用化疗手段,进行靶向药物控制。但由于她体内肿瘤负荷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化疗或使用靶向药物效果均不会太理想。经过团队中病理、影像、内、外科等综合讨论后,最终决定先行减瘤,将大的肿瘤切除后,之后再配合化疗与靶向药物。
陆明解释,在治疗过程中,内科大夫的角色相当于一位协调人。“根据以往病人不同的情况判断,我们会确定这个病人是否应该做手术;而外科大夫再告诉我手术能不能做,有哪些技术上的问题,面临哪些风险。综合考虑后我们再为病人权衡利弊,最后共同给出总结意见。” 他说,“内科大夫知识要全面,我们可以不会做手术,不会做介入,但是我们对这些原理都得明白。”
吕女士的治疗过程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在MDT团队医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治疗效果非常好,目前生活也很稳定。
作为一名优秀的内科大夫,陆明在学术方面的追求不亚于临床研究,ENETs是神经内分泌瘤领域最权威的国际大会,被誉为医学界的奥运会。每年,陆明都会出席此盛会,除了汇报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外,还会收集国际医学界大腕儿们在神经内分泌瘤领域最新的研究发现和进展。他会收集、总结并将之传达回来,让团队成员看看能从中能学习些什么,进而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现在国内还有很多人不认识神经内分泌瘤,国外的指南做得又很宽泛,所以我们需要制订一些自己的治疗规范。” 陆明介绍,与欧洲相比,我国目前胃神经内分泌瘤与神经内分泌癌病例较多,如果将这些病例进行临床数据整理、基因检测研究,最终形成的治疗共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我希望能让团队的能量最大化发挥,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记者手记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陆明的性格,大概没有比“直”更合适的了。
他当初之所以选择肿瘤方向,就是因为不喜欢内科那套看病程序,症状分析的非常全面,得出N个诊断,最后结果还是问号。相反,肿瘤方向的好处是诊断明晰,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医生的关注点更多放在如何治疗上。
在周围人眼中,陆明有些“愤青”,他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看不惯总要说一说。比如,取消医生自主加号权时,他就发朋友圈吐槽,“不让临时加号只能免挂号义诊了!”
身为一个70后,陆明对中国人“隐瞒病情”的习惯深恶痛绝。“如果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希望知道还能活多久,并决定最后的这段时间如何利用。即使是亲人,也没有权利剥夺病人的知情权。”
作为医院的青年骨干,陆明是忙碌的。在他看来,很多事情既然落在了自己身上,就必须干好,也正好应了他朋友圈的那半句签名,“拼搏到感动自己”。他开玩笑说:“我现在老觉得自己像上了发条一样,停不下来。”
陆明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
兵器谱认证
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主要擅长胃癌、结直肠癌、神经内分泌肿瘤、食道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周四下午(专家门诊)
简介
200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获肿瘤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工作至今,期间于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消化肿瘤科挂职工作一年。专业方向: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主要擅长胃癌、结直肠癌、神经内分泌肿瘤、食道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个体化和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委员兼秘书长和青委副主委,国家卫生计生委消化系统肿瘤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促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辑部主任。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