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主任 苏向前
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在国内肿瘤专科医院率先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开展消化道肿瘤根治手术,并组建了全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一个胃肠肿瘤微创外科,也就是现在的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
对待患者,他是一个温暖而认真负责的医生,他的病人说,“找他看病,感觉心里倍儿踏实”。
对待同事,他是一位严谨而体贴的领导,病区的大夫说,“和他共事要随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六年来,苏向前就像 “家长”一样,带领着他的团队破浪前行。大家都说,“只要主任在我们身边,我们就觉得心里特别有底”
初识苏向前,是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病房里。病区的护士告诉记者,“但凡主任在医院就一定会出席早上的查房,大到术前术后评估,小到创口消毒、腹腔引流管疏通,他会亲自查看每一位患者的情况。”
“今天感觉怎么样?肠道排干净了吗?心脏还感觉难受吗?”一位结肠癌患者由于心脏问题,迟迟未进行手术。苏向前有些挠头,“手术很容易,但你这心脏是个问题,不一定能承受得住手术,还得让心内科医生好好评估一下”。
患者出于对苏向前的信任,说了一句“您看着办吧,怎么都行”。
谁成想,这恰恰踩到了苏向前的雷点,“什么叫怎么都行?我这儿可不能怎么都行,只能好不能坏。”随后,他又马上开玩笑地说,“恢复不好,我会担心啊。”
话虽然严厉了些,但患者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让患者在就医的同时感到温暖 是苏向前的原则。三年前,他在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病区独特的患者反馈平台。每一位患者在出院时都要填一张调查表,除了住院期间医生、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态度外,甚至连患者化验检查等待时间、病房环境卫生情况、食堂饭菜质量都在调查范围之内。可以说是对病区医护的工作方式、工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医院整体服务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核。
一位28岁的胃癌患者这样描述,“在苏院长那里,我术前、术中、术后、包括后期的化疗,都得到了整个团队的悉心照料,这个团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又被誉为客观冷静的医者
作为一位肿瘤外科医生,苏向前也经常会遇到不能接受治疗效果的患者,每每这时,他总会亮出自己的“解读秘籍”。
一次门诊,有位60多岁的胃近端贲门癌患者找到苏向前,得到的建议治疗方案是全胃切除。这对患者及家人来说都有些不能接受,毕竟治疗前只是吃饭会噎,治疗后却要失去整个胃?任谁一时半会儿都难以接受。
对此,苏向前用“秘籍法”解释道,“你现在就像这面墙一样,看着表面光光的,其实里面埋了个定时炸弹,医生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墙凿开,取出炸弹,对墙体尽量复原。至于是否切除胃部是由那个肿瘤的位置决定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还有一位患者家属急切地关心切除肿瘤的同时肛门能否保住。苏向前直言,“你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病应该怎么治。去除疾病的同时,尽可能保全病人的器官,这是医生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医学治疗的原则。但不能一味追求保全器官功能而丧失了根治疾病的机会。”
苏向前深知,患者从知道患病到接受一个可能改变身体结构的手术,确实需要一个心理斗争的过程。这就需要医生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用患者能够接受的语言方式逐步克服心理障碍,“作为一个医者,如何体谅患者求医的迫切心情,同时又能冷静客观地让患者了解现在医学的局限,确实是个挑战”。
在2015年元旦那天苏向前写了这样一条微博——
“回顾快过去的一年,经治的病人中,既有90岁高龄老人,也有90后年轻患者,人生无常,科学合理的规律生活,定时健康体检最重要。”
苏向前与胃肠肿瘤微创手术之间有着一段近15年的渊源。2001年,是苏向前走上微创之路的一个契机,那年他还只是北京肿瘤医院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一次交流活动为他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获得一个去香港亚洲微创培训中心的进修机会。当时国内的微创手术仅限于胆囊切除,世界范围内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的人为数不多。苏向前去学习微创技术,不仅在当时的肿瘤医院机会难得,甚至在中国来说都是少有的际遇。
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手术痛苦,历来是外科医生追求的最高理念。“微创手术”就是这一理念激励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人性化手术方式。2001年的机遇使“微创”理念和技术在苏向前身上生了根,萌了芽。而对于苏向前来说,将这一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治愈疾病才是他最看重的部分。
(资料图)
2008年,在结束美国留学的前夕,苏向前向医院申请建立胃肠肿瘤微创外科。结果意料之中,这件事当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为那时国内对于腹腔镜微创手术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人都在怀疑腹腔镜做胃肠肿瘤手术的可行性。甚至有人怀疑:从肚子上打那么几个小孔能进行手术吗?
面对质疑,苏向前没有退缩。2008年12月19日,院长办公会上老院长正式宣布成立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创建初期,科室只有苏向前一人,招学生、引人才、搭建平台……很多重担都需要苏向前独自一人挑起。紧张而忙碌的准备工作持续了半年,2009年4月7日,胃肠肿瘤微创外科正式开科,成为全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一个胃肠肿瘤微创中心。
回顾过往,苏向前感慨道,“也许是由我的性格决定的,人们常讲天蝎座的性格就是咬住一个东西绝不放松,执拗而且固执地去做他认准的事。”
事实证明,他的执拗取得了成功。曾经的光杆司令如今已经带领着他的团队跻身北肿第一梯队行列,与曾经的元老科室并肩而行。
2011年到2015年四年间,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原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团队规模壮大了一倍,床位从16张增加到了30张,年手术量从300台增加到了600余台。
年均完成胃肠肿瘤腹腔镜手术量居中国北方地区首位,同时水平已达我国北方地区腹腔镜微创治疗的最高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日前,苏向前的团队还作为全国顶尖的胃肠肿瘤治疗中心之一,被邀请加入全国腹腔镜大型临床项目之中。
他是医护眼中严谨的科主任
团队成长速度如此之快离不开苏向前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这点从每天的早例会就可见一斑。
周四早上7点55分,病区医生办公室里医生护士围站一圈,等着苏向前的到来。8点整,苏向前准时出现在那里,随着他一起到来的是骤然一紧的空气。
“如何判断肠梗阻?呕吐、腹胀、排便排气不畅等这些症状也可由其他原因引起,我们要有明确的客观检查诊断依据。”“这个晚期病人有严重腹水,腹腔穿刺要严格无菌操作,否则如果腹腔感染有可能危及病人生命,要非常慎重!”
“这个病人24小时尿量多少?2000左右?记录要准确,不得有一点马虎。”短短一个小时,记者就看到了好几位医生被他说问得哑口无言。有医生也曾这样形容他们的主任:“用宋丹丹小品中的话说,‘那是相当滴严格啊’!”
苏向前认为,“只有严格关注病人的每个细节,才会形成严肃认真的工作习惯”,正是这种严谨造就了现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临床工作是一份细致而充满风险的工作,它随时面临意外情况的发生,这就需要医生细致入微地思考到患者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并拥有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副主任医师邢加迪这样告诉记者,“苏院长的这种严谨其实就是在培养我们独立行医的能力,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下意识地就会将工作做得细致再细致。”
为了更快地培养科室医生独立行医的能力,2013年,苏向前还建立了病区独特的医生绩效考核制度,旨在激发每一位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他的一系列努力确实取得了良好效果。三年前,病区几乎每一台手术都都需要苏院长亲自参与,而今,团队中越来越多的医生都可以独立开展手术。
目前,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是北肿最年轻的一个团队。一个60后主任,一个70后副主任带着一群80后、90后年轻医生共同创造着病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邢加迪作为一个80后的副主任医师感叹着“以我的年纪在其他团队里绝对不可能做到现在的水平和高度”。
他又是大家眼中体贴的“家长”
别看工作中的苏向前严厉到让人心惊胆颤,平时他却像一位父亲般关爱着他的每一位团队成员。
曾经在建科周年庆时,苏向前组织全科开party。活动那天,每个同事都意外地收到了一个精美礼盒,里面装着一支景德镇的瓷盘,瓷盘底部印着每个人的工作照。苏向前说,“这些照片他们自己都没见过,都是工作时被拍到的。当时,每个成员对这份礼物都爱不释手,它记录了大家融入一个新集体后被认可的历程,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
当记者问及对苏向前的印象时,大夫们是这么回答的:
“他会把我们每个人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
“他会像父亲一样对待我们”
“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大家庭,他就是我们的家长”
……
或许是性格使然,自2011年苏向前担任了医院后勤副院长一职后,他的“严谨”也开始在后勤管理的方方面面蔓延开,“干净、优雅、规范、有序”的后勤文化逐渐成形。
苏向前的精细是出了名的。从医院楼道里的小广告治理到景观回廊的改造设计,再到“井盖文化节”的创意,他带领着运行保障团队把后勤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条。
2015年8月,北大肿瘤医院更是首开先河地引入了炒菜机器人等高科技元素,打造低成本、高品质的就餐环境,实现着食材标准化、营养标准化、质量标准化、流程标准化的三甲医院营养食堂建设标准,为患者的健康饮食保驾护航。
在苏向前看来,医院不仅要关注医疗安全,更要从每一个环节保障医院运行安全包括膳食供应。他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使北大肿瘤医院向着“患者首选的国际化肿瘤集团中心”这个目标更迈进。
“我们不只是简单地在做后勤管理文化,而是希望通过规范的运行保障服务来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进而提升竞争力。”苏向前表示,“医院的核心价值就是一切为了病人服务,同时,让全院职工满意度不断提升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以诚待人,以善育人。
每一个人向外传递的正能量,都会影响其他人,也会影响到自身。苏向前的每一位同事所能感受到的,也正是就诊的患者所感受到的。这种正能量的传递,让我们深刻理解到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其必然,其所以然。
采访的时间里,记者一共跟着苏向前观摩了四台手术,在手术进行到关键时刻时,他是一位一丝不苟的外科大夫,是整个手术室的万有引力。但在手术接近尾声时,他又会变身成为一个和蔼幽默的大朋友。在一例非常复杂手术关键步骤即将完成时,他突然对记者说,“大医生的记者,本子和笔先放放,把手腾出来。”记者一懵,旁边的医生小声说,“该鼓掌了”。
饭点儿的时候,他又很体贴地说“大医生的记者还在吗?赶紧吃饭去吧,你们是正常人,没法适应我们这些不正常人的生活。”言语之中,幽默感与关怀令人感觉像和家长在一起那般亲切温暖。
记者发稿前夕获悉苏院长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选“京城好医生”称号。
苏向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主任
兵器谱认证
胃癌、结直肠癌腹腔镜微创手术
出诊时间
星期二 上午(普通)
星期四 上午 (普通)
星期五 上午(特需)
简历
苏向前教授是国内著名的胃肠外科学专家,长期从事胃肠肿瘤外科临床及研究工作。
在国内肿瘤专科医院
率先应用 腹腔镜微创开展胃肠肿瘤根治手术。
组建了 全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一个胃肠肿瘤微创外科。
参与 多项具有国际水准腹腔镜临床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北京大学“985”工程、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医学发展专项等多项重大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2007年留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从事消化道肿瘤临床与科研工作,系统研究结肠癌肝转移及基因治疗。
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等多个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评议专家、北京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专家库专家、军队后勤科技装备评价专家库专家。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学术著作3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余人。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