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都想问问医生,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
在2012年10月20日盘古大会第一天的现场,有一位特殊的听众牟先生。去年2月的一天,正在公司会议中发言的他,突然胸口剧痛,从上而下撕裂一般,十几分钟后,双腿失去知觉瘫倒在地——他得了一种名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疾病。
这种疾病,36岁的他之前连听都没听过。而更多的人,甚至主动脉是什么样子都还不太了解。
顽强而脆弱的主动脉
主动脉是人体最重要的一根血管,在19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孙立忠教授形容她是“人体的一条输油管道,要为全身供应能源”。由主动脉发出的各个分支分别给人体的各个主要脏器供血,她与心脏连接、形状像个大大的“?”号,经由胸部、腹部,终止于双髂(qia)动脉。
她也是人体最累的一根血管,北京安贞医院影像科副主任、介入治疗专家黄连军主任把她形容为是人体内的“长江、黄河”,也是被血管壁包裹的一条暗河,从人出生到死亡,随时都波涛汹涌,要承受从左心室而来的压力。因此,她是人体里最粗也是最厚、最坚固的血管,最粗的部位达2.5-3.0厘米左右。
主动脉壁一般很结实,但有时也变得很脆弱。黄连军主任说,多年前,有一个20岁年轻女孩,外语学院毕业,为了减肥天天练倒立,连续一周后便查出了主动脉瘤合并夹层;一个农民骑自行车被小石子颠了一下,觉得胸疼,来医院一查是主动脉夹层;还有一老大爷早上洗完脸把毛巾挂到毛巾杆上时,胸响了一下,也发生了主动脉夹层了。这些患者其实都是因为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或长期的动脉粥样硬化,在一些诱因出现时,便发生了主动脉夹层。
亚洲男性主动脉内膜易撕裂
从罕见病到少见病,直到现在的常见病、多发病,40多年来,主动脉疾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升高趋势,发病人群与欧美等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上世纪70年代,主动脉夹层被《大百科全书》定义为罕见病,而如今,“我国主动脉疾病中75%是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平均年龄比国外提早10岁至15岁,其中以四五十岁的青壮年男性为多见。”孙立忠主任指出,他接诊过的最年轻患者仅二十几岁。而在欧美等国家,因主动脉夹层做手术的患者,基本都是老年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主动脉瘤为多见。
导致这种不同发病人群的原因,主要与我国高血压患者众多有关,而且这类人群大部分对血压控制并不重视。另外还有一个目前还未被专家解出的谜——亚洲人的主动脉内膜更易撕裂,孙立忠说,临床上的确有专家发现了这个问题,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原因。
男性比女性高发,也是主动脉夹层的一个特点。男女比例达4:1。孙立忠主任分析说,这主要与男女生理特点和社会职能不同有关。女性雌激素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而且,男性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工作压力大、体力劳动强度高,受到外伤的几率大,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多。
抢不及的病,救不完的人
牟先生是幸运的,他被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大郑军主任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主动脉夹层,即主动脉内膜被撕裂,血液经破口进入到血管壁的中层,形成了一个夹层,这种情况下,血管壁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膜,在主动脉的高压血流冲击下,一旦破裂就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患者倾刻间死亡,从发病到死亡只需十几分钟。英王乔治二世就是因主动脉夹层破裂而死亡。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新发20万例主动脉夹层,在现今条件下,仍有97.5%的病人因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而死亡或随时面临死亡,而获得手术治疗机会的患者最终生存下来仅2%左右。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之多,孙立忠主任的团队有最深的体会。
安贞医院上周四晚上来了三个主动脉夹层急诊患者,周五一下午就来了5个,所以科室的5个小组同时收治病人。在来参加盘古大会时,孙立忠、黄连军、朱俊明、刘永民等专家也都是从手术室出来直接赶到会场。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范瑞新也是连续做完两台急诊手术后,改签了机票才赶来北京开会的。而此前的“十一”8天长假,刘永民主任就在安贞医院做了5天的手术,其余3天分别到山东、内蒙等处“救火”。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之急,身为大血管医生更有体会。
一位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夹层破裂出血,来到医院时血压已经没有了,一边输着血一边被推进导管室,局部麻醉后立即放支架,堵住夹层破口,患者血压才逐渐恢复。一年300多例主动脉疾病的介入手术,黄连军主任已经经历了太多这种惊心动魄。
而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更多的心外科医生则一口气讲出一例例在自己面前因为夹层突然破裂来不及抢救的病例——这种在时间面前的挫败感,目前是大血管外科医生们不得不面临的困境。
“前天,同事拿着一个患者的资料让我看,我一看就说,很急,马上需要做手术,但同事说患者目前在赶往北京的路上,几个小时后,同事告诉我,患者刚到北京就不行了。”刘永民主任说。
“上个月,我坐了4个小时飞机到海南做手术,进去看了一眼病人,发现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我觉得不对,马上手术,转身之间患者就不行了。”刘永民主任接着说。
范瑞新主任印像最深的两位急诊患者中,一位是安排在第二天早上七点手术,一切都准备好了,但凌晨五点半左右,患者主动脉夹层破裂了…..;还有一位,术前检查正做着,主动脉就破了。
……
缺少的除了医生,还是医生
“仅靠我们几个医生全国到处‘救火’,病人是救不完的,更何况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死亡又是那么急迫!”——这是摆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长兼全国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孙立忠教授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孙立忠教授希望培训出更多的大血管外科医生,患者一旦发病可以就近及时治疗。
孙立忠教授指出,目前美国能开展心血管外科手术的有2000多家医院,而在中国则不足300家,并且全部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心外科发展很落后,能做大血管手术的就更少了。
他说,现在绝大多数的省级医院都还不能做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及时快速转运患者又不太可能,而且外地专家过去手术路途需要时间,所以术前等待的死亡率高。另外,围手术期监护技术要求亦很高,所以在这些医院术后的死亡率也比较高。
因此,孙立忠教授除了手术,还将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对大血管医生人才梯队的培养上。每年除了在安贞医院定期举行培训班外,还要经常飞往外地,手把手地教当地医生做手术,几乎全国的大血管医生都曾接受过他的培训。
孙立忠教授等医生们在努力解决主动脉疾病治疗的同时,也关注着加强人们对主动脉疾病的预治知识的普及。
治病,既靠医生,也靠患者自己
尽管血压、血脂、血糖等都正常,牟先生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为啥会得主动脉夹层,医生也没有给出具体的原因。但牟先生的妻子明白,这与丈夫多年来抽烟、喝酒、熬夜过度不无关系,“生病以前,他很少在半夜12点前回家的,都是在外应酬,喝得酩顶大醉才回来。”她说。
逃过生死劫的牟先生,不仅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规律中,还有一个计划,他要自费印一批纯公益的小册子,讲讲主动脉夹层的防治以及手术后如何服药、饮食、运动等知识,在出院时发给患者,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孙立忠团队来自专业上的支持。
受访专家:
孙立忠,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长兼全国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黄连军,北京安贞医院影像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朱俊明,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
刘永民,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
郑 军,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
刘宏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外科主任
谷天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徐志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主任
梅 举,上海新华医院心胸外科主任
范瑞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
原文发表于《健康时报》(2012-10-25第1、3版)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