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郭伟,携“枪”正骨大夫

“‘不许动!举起手来!’冷冰冰的枪口不知不觉抵在了腰上……”这样的描述在表现战争的电影和小说里想必都不陌生,和平年代,“枪抵后腰”,这种场景居然也被我看到了,也是发生在部队,但不是你死我活的较量,而是,治病。

这位携“枪”大夫叫郭伟,是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的非常普通一位医师。



“枪”击痛阈值

在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副主任医师郭伟的治疗室,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副场景:

不到10平米的治疗室里,一床,一桌,以及正骨科特制的治疗椅“老虎凳”。桌上,一台电脑屏幕闪烁,曲线不时变化着。患者坐在老虎凳上,戴着眼镜、年轻帅气的医生郭伟坐在患者背后。

郭伟的装备很奇特,双手手腕处各带了一块白色的“手表”,表盘其实就是一长方形的块状物体,上端则伸出一条20厘米多长、2厘米左右宽的“触须”,“触须”前端为一圆形的“电极”。

郭伟拿起一把白色的“手枪”,枪头是一个5厘米左右的金属柱,顶端包着橡胶垫。白色的枪体里,依稀可以看到里面的电路块。郭伟的手指在患者脊柱两侧不停游走、扣探,找到目标后,他又反复按压了几次,然后举起“枪”,枪头重重地压在那个“点”上。

“啊……疼!”患者终于忍不住了,按下了手中的按钮。

“好!痛阈值测好了!”看着电脑显示器上跳动的曲线,郭伟的助手报告。

接下来是治疗。郭伟用右手大拇指抵住“触须”顶端的“电极”,按在患者的痛点上,左手把住患者的右肩,轻轻往左边扭动患者的身体,患者轻微皱了皱眉。

“好了!今天的治疗结束了。”

“手枪”,学名叫“无线压力测痛仪”,是郭伟发明的专利,对于每一个住院的患者,都要测量两次痛阈值,并记录下来。

所谓“痛阈”,是指每个人能忍受的最大刺激量。每个人的痛阈值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有些人能忍痛,有些人一点点痛就受不了。

手法治疗要在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范围内,因此要掌握好力度,但一直以来,手法治疗时力度的掌握是一件很“玄”的东西,几乎全是靠经验获得。有了痛阈测量仪后,只要事先把患者的痛阈值记录下来,这样在治疗的时候,不但可以给医生一个参考值,给予患者科学而安全的治疗,还有利于数据的处理和比照。


“灯”照云纹图

1998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系的郭伟来到空军总医院,做了一名骨科医生。第二年,正值正骨科冯天有教授招收弟子,凭借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和手术经验,他成为冯教授钦点的学生之一。

冯天有教授是空军首席专家,他独创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医正骨疗法,为上至国内外领导、下到平头百姓,缓解和治愈了腰椎、颈椎等脊柱方面的病痛,使很多在西医看来必须手术才能治疗的病人,一摸一捏间,就能“躺着进来,走着出去”。郭伟置身于一个在他看来既新鲜又神奇的领域,一方面,他报考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生课程,另一方面,跟着正骨科的前辈们如饥似渴的观摩、练习。

作为正骨科第三代医生,他从越来越多治愈的患者中获得了自信,但耳边的质疑声却从未中断过。

一次,他参加骨科年会,当他作为唯一一个非西医代表做完发言后,有人质疑:你们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从影像学上看,患者的突出依然存在,怎么能证明患者痊愈了?

如何证明?郭伟陷入深思。直到2004年,他准备硕士论文时,一个来源于美国的筛查技术引起了他的注意——云纹图。

这是用一种灯泡(光栅灯泡)发出的自然光打在人的后背,根据后背高度不同,会形成不同花纹和等高线,也就是云纹图。这种图像可以帮助医生筛查脊柱是否侧弯。这种技术,美国有21个州从上世纪50年代就应用于0到14岁的孩子,用来监测青少年的脊柱发育问题。

这项技术能否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证据呢?郭伟提出了自己想法,在科领导的支持下,他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合作,研制出“腰椎投影栅测量与图像处理装置及人体躯干侧弯分析测量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

这项技术能从形态学角度客观印证脊柱失衡与腰背痛临床症状的关系,也为脊柱失衡的客观监测和评价提供了一项非常关键的指标。

通过这样的检测,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从患者前后影像学上看,腰椎间盘突出依然没有消失,但是,云纹图显示,患者脊柱形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善。

当年被质疑的问题,郭伟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提供了明证。


医生档案

郭伟

空军总医院

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等脊柱退变性疾病及四肢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兵器谱认证

西医结合治疗颈、腰椎病

出诊时间

每周一、四下午,星期三、五上午

简介

1998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系,1999年在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工作至今,2008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取得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等脊柱退变性疾病。担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四届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手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委员会颈椎分会青年委员。统计源期刊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篇,第二作者以下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副主编一部,编委3部。主持首发基金1项,首都临床特色推广项目1项,全军后勤重点项目1项,曾参与全军“十二五“课题、全军“十一五“项目分课题。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