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损伤的治疗现在还存在争议,是因为损伤的类型是各种各样的,并且治疗的选择有不同的方式。它对于全世界大部分泌尿外科大夫来说,经验都是缺乏的。”
——《欧洲泌尿外科协会指南》
泌尿系统被形象地比喻成“人体的下水道”,下水道堵了,体内的各种代谢废物、毒物,不能排出体外,会毒害人体的组织、器官,甚至危及生命,比如引起尿毒症。在引起“人体下水道”堵塞的所有病因中,就有这样一种疾病——-它虽不会对人体生命产生威胁,却带给患者难言的痛苦,也给手术医生带来了极高的要求,它的专业名称叫“尿道狭窄”。
林健,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国内著名的尿路损伤及修复专家。
有业内人士曾经做过这样的评价:“北大泌尿外科最佩服的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林健教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两位专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对良性病变的研究有极深的造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探索之路更加艰难,也最考验医生的功力。
对于外科治疗来讲,恶性肿瘤并不难治,因为基本是切除器官等破坏性手术,病人一听到恶性肿瘤什么结果也容易接受。
良性病变则不然。所谓良性病变,就是指不会威胁患者生命的病变,这些病种,因为更关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被患者寄予了更高的预期值,“比如,牙疼,你治的好与不好,病人立刻就能感觉到”。这种良性病变甚至还会被患者认为:这点毛病都看不好?
而泌尿系统的良性疾病往往还要赋予泌尿通道的重建。泌尿系统的管腔如输尿管、尿道等往往又细又长,重建不但要保证不漏尿,还要使其产生更少的瘢痕,保证其解剖结构的复位和从上至下正向蠕动功能的恢复。如解决不好,会产生相应部位的疼痛、积水、发热等。总之,效果不好,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很快就会发现,病人马上会产生相应的症状,因此很多泌尿外科医生不愿意触及这些良性疾病,尤其是尿路修复。
尿道狭窄就是这样一种病。尿道是人体排出尿液的“下水道”,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男性尿道长度平均20余厘米,直径却平均只有8毫米。很多患者由于先天原因、车祸、安全事故或是手术原因,造成尿道损伤,形成尿道狭窄,不能正常排尿,十分痛苦。长期的排尿困难可以引起膀胱功能障碍、输尿管扩张、肾脏积水甚至引起肾脏功能不全、尿毒症。但另一方面,因为病情复杂,要求医生会做的此类手术种类要多,而且要求医生在手术中要有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随时根据变化改变手术方式和操作方式。
因此这种病情复杂,并发症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没有几个医生愿意接手。喜欢挑战新事物的林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对此类疾病的探索。
医学上治疗方式没有一定之规。手术方式越少,说明治疗越成熟,手术方式越多,说明治疗越不成熟。比如肾癌手术方式实际只有2种:肾根治性切除和肾部分切除。而尿道狭窄手术方式很多,五花八门,不同手术方式差别很大,掌握起来十分困难。林教授将几乎所有的尿道狭窄手术都做了一遍,其中包括只有文献或手术图谱记载的手术方式。
他把手术方式归纳总结为三大类:通过腔镜处理尿道狭窄的手术,如内切开等;开放性利用原有尿道进行手术,如尿道吻合术;利用尿道以外的材料进行尿道修补手术,如阴囊皮瓣、口腔黏膜、生物材料等。实际治疗中他会根据病人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手术。
就看你是不是用心在琢磨”,林健说。以前治疗后尿道狭窄时,虽然病人有膀胱造瘘,但如果找不到后边的尿道口,就要把膀胱打开,光打开再缝合就得三四十分钟,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创伤。艺高人胆大,他创造性的利用膀胱造瘘口,通过尿道探子,“盲”着进去,用尿道探子做指引,很快就可以做通,包括长段的尿道闭锁,并通过技术的改进,使无张力缝合更加切实可靠。
创新的术式不但缩短了手术时间,更减少了病人的术后住院时间。以前术后需要躺2周,现在3天就可以出院。“以前后尿道狭窄缝合后,因为怕缝合端开线,所以总叮嘱患者要多躺着,少活动。现在我用更细的线多缝一层,效果自然加固了。”
作为尿道狭窄修复材料,很长时间以来都是采用膀胱黏膜,但因为其质地太软,很难取。林教授从文献中看到有人用更加适合的口腔黏膜来替代,效果很好。但当时北京市还没有人做过这样的手术。于是他亲自到北大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学习如何取口腔黏膜。技术学到了,没有病人,他自己到去造影室找。目前他已在临床成功做了100多例这样的手术。
长段的尿道缺损是临床上的难题,在于修复材料获得困难。林教授自1998年开始,试用异体真皮去细胞基质修复尿道,异体材料不能在人体成活是因为排异反应,将细胞脱去后皮肤只剩下胶原蛋白结构就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在临床进行了上百例这种手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冶金医学奖二等奖,并获得北京市自然基金和首都临床特色项目基金资助,获得国内外同行好评。
一位从小患尿道下裂的男性,辗转求医,做了多次手术,现在40多岁了,问题还没解决。林教授决定对他实施修复手术。如果直接将去掉细胞的皮接过去,需要尿道黏膜“爬”过去,在体内需要时间会比较长。林教授将膀胱黏膜细胞取下来,在体外培养,然后直接贴在皮上,再将这块皮接回尿道。这样的手术在国内都是首次完成,目前病人已经能正常排尿,感觉良好。
“科研如果不能和临床结合,那就是空中楼阁。”他在临床上遇到了问题,就去实验室找出为什么。除了组织工程学的研究,他下一步,正在将人体脂肪干细胞,定向培养为尿道黏膜细胞,目前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国际上尿道狭窄修复成功率能达到80%就不错了,而他通过努力所有类型尿道狭窄成功率已经达到了90%。他没有沾沾自喜,“我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需要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总结,发现原理,然后就可以告诉更多的同行。”
现在,他在尿路修复的临床研究及技术的推广方面,无论手术的种类及例数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已成为北大医院泌尿外科的特色之一,也成为科室申报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创新特色之一。
除了在输尿管狭窄、尿道下裂等尿路修复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外,林教授还精通泌尿系疾病涉及肿瘤、结石、前列腺等。他看病有两大特点,一是善于处理疑难杂病,二是把复杂的病情简单化。
《孙子兵法》中有句很著名的话,叫“始以正合,终以奇胜”,所谓“正”,就是指正面常规作战;所谓“奇”,就是指以计胜敌。意思说,带兵打仗要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酷爱历史的林教授把这句话也用在了他的医学实践中,只不过他改为“始以正合,辅以奇胜”。他说,医学是严谨的科学,所以必须坚守“正合”,具有广泛的知识,但同时也得有创新意识。
有一次,他的门诊来了位67岁的老太太。这位老人做过6次尿道手术,一晚上要小便20多次,连个囫囵觉都睡不了。不久前发现尿道内有肿物,为了判断肿物的性质,需要放管子取活检。但是所有的医生都放不进去管子,不得已,他们让患者来找这个领域的专家林健。
林教授仔细给患者做了检查,他发现,患者有16年的“挛缩性膀胱”病史,且尿道狭窄非常严重,如果不能迅速改变患者的病情,很快就会出现膀胱和肾积水,发展下去,肾脏也保不住了。考虑到影像学已经明确证明了尿道内有肿物,也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他决定不再延续别的医生的思路,纠结于如何取出肿物标本,因为尿道狭窄修复手术可能会带给患者更大的痛苦,而且一旦最终确定为恶性,还是难逃挨“刀”的命运。他说,这和打仗一样,有时候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经过一系列必要的检查后,他果断为患者实施了尿流改道手术,而将可能病变的膀胱组织切下。他称其为“良性疾病恶治法”。此手术可谓一举四得:解决了患者尿道狭窄、挛缩性膀胱带来的痛苦,消除了潜在的恶性肿瘤的隐患,而且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后,患者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多亏了您,这16年我终于睡了个整觉。
门诊上经常碰到有患者这么问:“大夫,这是个小手术吧?”“大夫,这个受手术是不是很简单?”碰到这样的提问,林教授无一例外,回答:“我眼中,手术无大小,因为每一条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患者都同样重要,医疗上无小事。”
因为病人太多,林老每周排了两天手术日。每个手术日之前的那个下午,无论之前是在外地出差,还是别的事情,他都会赶回办公室,仔细研究第二天手术患者的病情资料,还要和患者认真交代手术目的,手术方案,和患者谈心。晚上睡觉前还要放电影一样,把所有的病人材料过一遍,仔细想想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手术日当天,他也会早早到单位,再细细想一想手术步骤,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他说,手术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的状况,每做一个病人,我都全身心投入,释放出全部的能量。多年的仔细认真,几乎没有发生过由于他个人原因引起的差错事故。
正因为如此投入,所以对于他的患者,他总是显得自信。他经常对患者说:“做我的患者,只需要带耳朵,不需要带脑袋。所有的事情都由我来帮你想,帮你解决,学业有专长,术业有专攻。”
他说,“在医学问题上,医生和患者的地位绝对是不对等的,就像你汽车坏了要进修理厂,你并不需要懂汽车电路,生病求医也是一个道理。找对了医院,找好了大夫,要学会相信别人”。
他在和病人交流时,有极强的沟通能力,能很快知道病人所想及需求,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很快会获得别人的认知,并不知不觉地沿着他的思路走下去,认同他的观点,这源于他大量的自然、历史、哲学、社会学知识的积累,使人不禁想起唐诗中的一句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常说:“我和病人谈话时,只有大概只有部分时间和他们谈论病情,谈清楚后,更多的时间在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中国人太焦虑急躁了,往往病不大,自己把自己吓坏了,希望他们也包括我们每个人好好活着。”
和他出门诊时候,发现他的病人来源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病人来自熟人介绍,包括本院的或外地其他医院大夫介绍的,这也是多年来口碑积累的一个侧面反应吧。
林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
泌尿系肿瘤、结石、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疑难杂症,尿路修复成形重建,组织工程技术在泌尿系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兵器谱认证
泌尿疑难杂症、尿路修复重建
出诊时间
每周一全天
简历
1991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医师。2005年-2006年日本冈山大学医学齿学部访问学者。
现为中国性学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学委员;《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中国性医学杂志》编委;吴阶平基金会泌尿外科青年专家。
《外科学》(全国专科医师培训教材)、《外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钟世镇临床外科临床解剖学》、《实用泌尿外科学》编委。
参加编写《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院”中国讲师。
从事泌尿外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泌尿系统的各种疾病有较深刻的认识,熟练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擅长泌尿外科各种疑难杂症及复杂疾病的处理。在泌尿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修复成形重建、男科学、性医学等有较深的认识和见解。如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疾病、尿路结石、先天性性疾病、尿道狭窄、尿瘘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包括各种泌尿外科开放手术,各种内腔镜技术,如:腹腔镜手术、膀胱镜、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输尿管镜手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等。尤其擅长各种疑难杂病的处理和各种复杂手术、多次手术的处理。
主要的科研方向为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泌尿系尿路修复重建;泌尿系感染。
多年来系列开展组织工程学在泌尿外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不同组织工程材料负载上皮细胞的基础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应用上述材料的临床应用已经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使用,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尿路修复的临床研究及技术的推广,无论手术的种类及例数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成为北大医院泌尿外科的特色之一,并成为科室申报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创新特色之一。
致力于组织工程材料在泌尿系统的应用研究,和兄弟单位合作,在世界上首先报道同种异体真皮去细胞基质在尿道狭窄中的临床应用。其中《异体真皮细胞外基质重建尿道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获200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4年度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医学奖二等奖。
目前获得北京市级科研基金2项,吴阶平基金会医学基金1项,在研及毕业研究生多名。
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男科杂志》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医生档案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