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勇:小儿先心手术像在摆满高级瓷器的屋里逮老鼠

皮肤白皙,眼镜架在坚挺的鼻梁上,温文尔雅的外表下,是满怀的执着和热情。36岁时,他问妻子,愿不愿意陪我再奋斗一次?我想去北京创业!

几年后的安贞医院,每天的病房、门诊室、手术室,从清晨到深夜,多了一位专心留守、照看病患的身影,数年如一日。

他就是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四病房组长杨学勇。总结从山西到北京的这段历程,他说:“我是因为仰慕刘迎龙教授的人格魅力和高超技术来北京求学的,是刘老师激发了已到中年的我再次提升自己的激情!”

他没有辜负期望,博士后期间主刀一例出生11天、体重仅760克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至今仍是国内最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手术范例!刚负责病房组长工作的第一年,综合测评名列前茅,没有一起医患纠纷事件。


36岁时,我问爱人能否再陪我奋斗一次

1994年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到山西儿童医院工作了十多年之后,杨学勇已经成长为一名儿科科室的骨干医生,职称晋升到了副主任医师。那时,院里遇到了棘手的小儿先心病病例,会请远在北京阜外医院的刘迎龙主任去指导、诊治。每次见到刘主任,杨学勇都会被他高超的技术和人格魅力深深吸引。

终于, 2001年的一次疑难手术最终触发了杨学勇内心深处的激情。一个7个多月大的宝宝被确诊为法洛氏四联症,术前检查都会导致缺氧发作,长途转运至北京大的心脏中心又极其危险,孩子命悬一线,所有医护人员都摇头叹气,觉得孩子救治无望了!

但宝宝是父母的“心头肉”,夫妻俩的救治愿望非常强烈。当地医院的心外科主任建议请北京的刘迎龙主任来试试,当时刘主任在业内号称“亚洲第一刀”,是全国一流的先心病专家,也是这个患儿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如果刘主任做不了,可能就要到国外找医生了。刘主任仔细分析后,果断地说,这个患儿可以治!

手术非常顺利,孩子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个结果,不仅让患儿的父母如绝处逢生,也震惊了围观的医护人员,更在杨学勇心里掀起了阵阵波澜,“一定要到北京找刘主任去学习!”回忆至此,杨学勇的脸上仿佛还能看出当年的那股决心劲儿。

2002年,杨学勇在刘主任的关心和鼓励下顺利进入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学习,其间,他更加感到自己医学知识的不足和治疗技术的薄弱,渐渐萌生了想进一步考刘主任博士的愿望。“那年我已经34岁!当时我问爱人,愿不愿意再陪我奋斗一次。爱人看我那么期待,同意了。她信任我!”杨学勇很欣慰。

2005年,第一年研究生考试,杨学勇没有通过。第二年终于如愿所成!那年冬天下着大雪,对于36岁的杨学勇来说,压力太多!作为山西省儿童医院的骨干力量,领导自然不愿意他跳槽,这就需要克服原单位的阻力;而一旦踏出北上求学的这一步,更意味着要放弃山西“有房有车”的安逸生活,带着爱人和才八岁的儿子,在人地生疏的北京面对所有的未知;重回课堂学习统计、计算机、文献检索等这些临床工作不太常用的东西,和刚刚毕业的应届研究生相比明显感到吃力,而自己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并不能在此时有多大帮助,……。

最终,杨学勇还是选择了——出发。


来北京这么多年了,还没进故宫看一看

读博期间是杨学勇最艰苦的阶段,收入几乎没有,还要做论文,做临床,压力非常大,“你必须做出一些成绩,才能证明自己没有辜负自己的选择,也才能留在心之所向的那个地方。”杨学勇感慨着回忆。

“那段时间发现自己以前在山西积累的临床知识和这边的理论学习差距很大,感觉学习的时间一直都不够用,虽然天天坐车去协和医学院学习都要经过故宫门前,但没有进去过一次。直到现在,来北京这么多年了,我都没能抽出时间去故宫游玩。”杨学勇有些不好意思。“我本身起步比较晚,必须抓紧时间!争取早日赶上同行们,他们早早就在全国一流心脏中心工作学习,现在依然非常努力!”

其实,杨学勇虽然读研读博时间晚,但他却已在临床工作十多年,积累了儿科扎扎实实的临床工作经验。博士后出站后,他先从最基层的一线开始工作——监护室医生。那时,他和一群比他小十岁的医生一起工作,每天向年轻医生汇报情况,同时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一点不敢懈怠,很快,杨学勇从一线医生升为二线。后因为工作调整,转到外科分管一个外科小组,不到一年,他不负导师的希望,做出了成绩,综合测评名列前茅。

和山西比,这边的工作强度大了很多,一天平均要上三四台手术,周六值监护室夜班,周日稍微休整,第二周的工作又接踵而至。“虽然很忙碌,我还是挺快乐的,我爱我的工作!”杨学勇微笑地说。


小儿先心病手术就像在摆满精致瓷器的房间逮老鼠

“小儿先心病的手术,是个精细的活儿,就像在一个小房间里逮老鼠,里面放着各种精致又易碎的瓷器。你要逮到老鼠,又不能损伤到瓷器。”杨学勇形象地打了这个比喻。患儿越小,手术难度越大,但是他越愿意去挑战,可能和他天生的细腻有关系。

早在2010年杨学勇在八一儿童医院封志纯教授门下读博士后时,就遇到了一个出生仅仅11天、体重仅为760克的极低体重早产儿的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这是目前国内接受此类手术的体重最小的患儿。

动脉导管未闭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一类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非常高。动脉导管是胎儿存活的必要血液循环通道。生后2-3天内功能性关闭,3月左右器质性关闭。如果动脉导管不能自行闭合,肺组织就会大量充血,气血交换不足,使患儿呼吸费劲。这类患儿容易患肺炎心衰,必要时还需要呼吸机支持。如果早产儿动脉导管口径比较小,一般内科保守治疗可以闭合。而那些口径比较大的,特别是需要呼吸机支持的患儿,及早手术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

那一年的9月份,ICU病房收治了一个合并动脉导管的早产儿,保守治疗无效,已经呼吸机支持了接近一周,术前反复缺氧发作,生命垂危。在院长封志纯的组织下相关科室联合会诊,最终决定由杨学勇主刀进行动脉导管结扎手术。“孩子太小了,组织是那么娇嫩,主动脉壁是那么薄弱,可能镊子轻轻一夹就容易破裂,轻轻钳夹肺组织都可能导致致命的肺出血。”回忆起这台手术,杨学勇至今仍觉得有些惊心动魄。

因为患儿属于极低体重儿,准确确定手术部位非常重要,需要提前用划线笔确定手术部位,切口也仅仅长约2厘米。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胸壁肌肉,经第四肋间进入胸腔。

手术切口仅仅只能伸入一个手指,仅能用精细的手术器械显露和游离导管,不能损伤旁边的主动脉、肺动脉和喉返神经等重要组织和器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经过仔细游离后粗大的动脉导管终于显现出来,口径超过主动脉弓的口径。

杨学勇先尝试阻断导管,血压有明显上升,没有其他不良反应,于是果断用10号丝线结扎导管,并用钛夹钳钳夹导管防止再通,患儿血压明显上升,强心药多巴胺逐渐减量到3微克/公斤/分,血压维持良好,手术过程仅用30多分钟。

“这样的手术就是在那种在摆满了易碎的高级瓷器的小房子里逮老鼠。”他笑呵呵地,不忘和我再次说起了这个比喻。

“术后第五天患儿脱离了呼吸机。逐渐开始正常喂养,孩子的瘦小两腮迅速长起肉肉,很快康复出院。宝宝终于得救了!”说起这时,杨学勇的声音又立刻透露出怜爱、关切,眼神里也满是童真。

现在,杨学勇将恩师刘迎龙教授开创的右后外侧小切口开胸手术术式传承下来,不断在临床工作运用,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小患儿的生命。以前的儿科功底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展现出来,帮助他不断在事业上发展提升。

也正是他天生的细腻和对医学、对病人的纯粹的执着,给病人留下了太多感动!几乎每个病人,他都要前前后后考虑周到。门诊中,有病人告诉我,我自己都想不到的地方,老大哥都帮我们想到了,真的就像亲人一样。“老大哥”,是很多病人对杨学勇的称呼。

一位抱着孩子、满脸喜悦的男子走进诊室, “杨主任,我在病房、办公室找了您半天,才知道今天您在门诊室。我是来和您告别的,我要回老家了!我啥都说不来,就是孩子以后长大了,再带来看望您,让他给您磕个头、叫一声‘干爹’!”

说话间,不仅声音激动地在颤抖,男子脸庞上也早已经满是感激的泪水。‍


医生档案

杨学勇

安贞医院小儿心外科

擅 长

侧开胸治疗小儿心脏病

兵器谱认证

新生儿心脏病

出诊时间

周五上午

简介

杨学勇,副主任医师,博士,师从著名小儿心脏外科专家刘迎龙教授,从医近20年,研究方向为先天性心脏病。现任四病房组长,负责安排床位及手术,会帮您选择合适的医生为孩子诊治。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