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厅里,想和对面这位医生安静地聊会儿天,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志强,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外科医生,也是科里最年轻的主任医师。桌上,他的两个手机此起彼伏地响,大部分是患儿家属打来的,有询问手术排期的,有咨询术后护理的服药安排、甚至孩子排便情况的,还有病房里下级医生和护士询问一些关于住院病人治疗安排的问题……他歉意地笑:他们知道这个点儿我该下手术吃饭了,能接到电话,所以很疯狂。
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过这样一段话:我的生活就是一个手术日接着另一个手术日,我的时间,不是在手术,就是在去手术的路上!就在那天早上,他才刚刚结束了一台急诊手术,“干了个通宵”。
作为追随刘迎龙主任,第一批从阜外医院来到安贞的两名小儿心脏中心“元老”之一,他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科里的中流砥柱和刘迎龙主任的得力助手。 “如果把我们小儿心脏中心比喻成一个足球队,我希望我的角色是前锋,我在前方冲锋陷阵,排除掉各种疑难关口和阻碍,然后把我积攒下来的经验,把“好球”传给后方的兄弟们,让他们可以踩着我的肩膀上!”
时至今日,他和以前同事聊天,还会半开玩笑,却不无骄傲地说,“你们是修大座钟的,我现在是带着放大镜修手表的,能比嘛!”
这个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成人心脏手术治疗和儿童心脏手术治疗在对手术精细度上的区别。
在2010年之前,李志强一直在阜外“修座钟”。2010年春节后的第一天,刘迎龙主任找到他做了一次谈话,询问是否愿意加入安贞小儿心脏中心的团队。他没有过多犹豫,甚至没有听从他的导师、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朱晓东院士希望他留下的建议。原因很简单,他认为,继续留在阜外医院,按照当时的职业发展,很难再有机会参与到占心脏外科疾病50%以上的小儿先心病的工作。
他说:“这样的职业生涯‘不完美’。”
只是追求完美的过程很艰苦。
作为在阜外医院工作了11年的副主任医师,他的日常工作已经变得得心应手,每天一台手术的强度对于他来更是轻松完成。但到了安贞小儿心脏中心之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很多年没写过病例、下医嘱的他和最基层的住院医一样,白天拼命做手术,写病历,晚上和另外一同事轮流值夜班。那一年,他基本住在病房里,只有周末才回家看看。在手术间紧缺,只有8张ICU病床的情况下,3个人,一年做了700多例手术。
今年2月的一天,他带病做了3台手术后,走出房间瞬间,晕倒在地。护士帮他测体温,显示已经达到40摄氏度。
不到41岁的他晋升为小儿心脏中心最年轻的主任医师和教授。
即使如此,他依然认为自己不够完美,仍然走在“完美”的路上。
作为一个好的前锋,必须具备勇往直前、披荆斩棘的能力和勇气。这个过程,有喜悦,也有泪水,更多充满了挑战。
对复杂先心病来讲,有两种病很难攻克,肺动脉闭锁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疾病的病理分型特别多,所以手术方式的没有统一定论。对于肺动脉闭锁的治疗,大部分病例需要三到五年的治疗规划,在前面几年的时间,医生都在打“外围战”,能最后走到根治手术起码要两三次手术,超过三分之一孩子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根本走不到这一步,所以国内很多医生在临床上并不十分愿意接收这种病例。
“上帝设计每一个人都是合理的,不从这条路走,就从那条路走”,所以患有先天性肺动脉闭锁的孩子常伴有大量体肺侧枝。本来正常通畅的“高速路”没有了,生出若干条纠缠在一起、毫无条理的乡间土路。疏通哪条,堵死哪条;这条道疏通之前,把哪条道堵死;既要防止肺部血液灌注过多,还要防止肺部缺血坏死……在中心主任刘迎龙教授的指引下,李志强医生总在反反复复与同事们讨论、研究这些事情,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并与内科介入治疗紧紧结合。他们的尝试有了回报,目前已经有好几个孩子按照这种方法走到根治。他自豪地说:“我们有国内最大一组肺动脉闭锁样本”,这也为他进一步进行科研打下了基础。
不得不说,作为外科医生,他是有天赋的。从来没做过的手术,他通过反复观摩,不断思考,做出的效果谁都不会认为这是他头一次做。大动脉调转手术是衡量一个小儿心外医生水平的标志,从进入到安贞小儿心脏中心,到掌握这项技术,他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他的天赋和努力得到了领导和患者家属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复杂先心病儿童进入他的团队进行治疗。 但做得越多,他反而越来越关注细节,也越来越渴望学习。
他说,“我始终认为,手术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思辨过程。有些我考虑不到,是因为我观念没到那。不是做不到,是想不到。”
2011年3月底的一天,一个叫浩宇的4岁男孩,因为“单房单室,肺动脉瓣狭窄,心上型完全型肺静脉畸形”进行了难度非常大的手术,手术医生正是李志强。
一颗正常的心脏,会有4条肺静脉输送血液回流到左心房,但这个孩子由于天生心脏畸形,自己独立形成共同肺静脉干,通过其他途径使血液进入到心脏。考虑到病情的复杂和手术的风险,在术前反复谈话后,孩子妈妈还是坚持要手术治疗。借鉴了之前的一些成功的经验,用心包做一根人工血管连接心脏,解决肺静脉畸形的问题的同时,避免了使用体外循环对肺血管的影响。手术过程很顺利,手术后第二天小浩宇就转出了重症监护室。
完成了这种手术,李志强医生甚至在心里为自己小小的庆祝了一番。手术后第三天,小浩宇出现血栓。当时李志强医生忙于处理其他病人的情况,对小浩宇的问题进行了常规处理,没有考虑太多。谁也没有料到,就在十天后,正是因为这个小小的血栓,小浩宇离开了人世。更悲剧的是,孩子的妈妈也因为失去孩子,家族不容而被扫地出门。
3年半之后的今天,说起这件事,他依然动容。
他一直记得孩子去世的那一天:2011年4月1日。
他说,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他至今仍和孩子的妈妈保持着联系。他说,“一个农村的妇女,孩子没有了,又被扫地出门,她的生活境况你能想像吗?”
从此以后,他对自己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是在细节的地方越不允许自己放松。妻子说他,“你怎么老跟自己较劲啊?”他说,“作为一个小儿心脏外科医生,手里捧的不是一颗心,而是孩子的未来和整个家庭!”
今年刚刚41岁的他,很反常地出现了失眠的症状。“我总是在想这些问题,已经设计好的手术方案会不会还有更好的?”尤其每天半夜两三点时候,这时由于值班医护人员容易出现困倦懈怠,刘迎龙主任会往病房打电话。他虽然不用值班,但也习惯性地醒了,“就等着万一有什么事,能够第一时间回到病房。”
李志强常说,他的生活,有两张卡就够了,“一张是安贞医院的饭卡,一张是加油卡”。
对于生活的其他方面他都不太在意,偏偏对于手术,他要求奇高,他的下级医生“烦”他,他的朋友称他有“职业洁癖”。
在这方面,他近乎偏执。“我追求手术的极致和完美,别人做的我不放心,我必须要盯着。”手术台上,必须达到他的标准,不管是谁。他要求下级医生:简单的常规手术要做到极致。这样才能保证复杂手术比别人做得好。
他要求他们对待每一次手术,要像做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比如缝针,他要求每一针都得缝得很漂亮,长短、间隔都均匀,缝完后就像太阳一样,呈放射状。下级医生反驳他:“缝得再好看,别人也看不到,家长更看不到,有什么用?”他说:“别人看不着,但我看得着,缝成这样我看着才舒服,才能放过自己。”他解释说,孩子的心脏不同于成人,留给他们的操作空间太小,多一针少一针都可能要了命,所以必须严格要求。
刀口也一样,他会事先画好,助手开刀时必须完全照着划线来,不能长也不能短。“我已经总结出一套很完善的经验了,如果你比我聪明,未来总结出更简单的方法,那是以后的事;如果比我笨,你只需要把我这套学会就OK了。”而且,“不允许反驳”!他得意地笑。
做他的下级医生的确很“不幸”:手术室允许带手机,但李志强医生不带,也不允许同台的医生带,他大部分时间不允许说话。“不希望太多的场外因素影响场内的比赛结果。不过,”他停了一下,坏笑着说,“我允许他们在我做得漂亮的环节夸我两句。”
在兰州长大的李志强有种西北汉子的不羁和洒脱,平时在病房,白大褂下拖鞋汗衫是常见装扮,他的这种“不修边幅”还遭到过刘迎龙主任的“批评”。但细心的人会发现,他的右手上,却带着两个银戒指,其中一个还是骷髅头造型,很是新潮。 他说,这两个戒指有特殊意义。 他将小儿先心手术比喻为“修手表”,不仅在于术者都要带着放大镜、头灯做手术,还在于小儿心脏的小巧精细。为了尽快适应从成人到小儿的转变,他想了很多办法。 对于李志强医生,从成人转到小儿,凭借以前扎实的基本功,手术做下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手术视野的相对缩小,手部动作相对过大仍然需要重新训练。“如果视野内我看不到我的手,一是容易碰到别人身上,二是手部动作容易变形,缝出来就不完美了。” 有一次他看中国古代首饰展,看到介绍说,中国妇女最早的耳饰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限制妇女的行动,他深受启发,也买了两个戒指戴上,“就是为了限制手部的动作”。
李志强偶尔在微信上晒儿子的照片,一个7岁的可爱男孩。人到中年的他现在很珍惜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因为儿子出生不久,正是他刚到安贞医院工作量和压力最大的时候,“我抱过上千个孩子,但很少抱我儿子。”也正是这份爱心,让他关注到更多的先心病儿童,并积极投身到慈善救助的公益活动中。
谈及这些年来的收获,他除了讲到专业上的进步,更兴致勃勃的是,作为慈善救助志愿者,免费筛查先心病的孩子,并定期过去为孩子们做手术。目前他和好几个基金会建立了合作,在西南地区建立了一个筛查点,免费为孩子们服务,至今经他手救助的孩子已经有五十多个了。他说,技术上的收获是迟早的,而以自身的形式投入到社会救助的行列中,这个收获是巨大的,也特别有成就感。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1000多人Q群的常客,群里大家叫他“强哥”。这是个先心患儿家长群,“一是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很简单的病被当地一些医生吓得要死要活,为那点病来北京找我一趟也不值当。资料传给我,告诉他什么病,大致怎么处理,或者多长时间需要复查一下,就节省了家庭很多负担。二是一些术后病人,术后服药啊护理啊,生活上的一些压力,我组织一些术后已经康复的孩子家属跟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因为他们现身说法比我说更有说服力。第三个,找我做手术的跟我协调预约时间,这样双方都方便,尤其是对外地来京看病的家庭。”这时候的他,不再是病房里板着脸的那个家伙,而是幽默风趣又专业耐心的强哥了。
“病房那种环境下,必须保持话语的权威性,要求病人有很好的医从性,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执行打折扣,治疗效果也就打折扣了。”他为自己解释。
选择心外科十多年了,李志强说,我在30多岁时候接受了挑战,这个过程充满了喜怒哀乐,但我很享受。
李志强
北京安贞医院
小儿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博士,医疗组长主诊医生。
擅长
复杂、疑难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
兵器谱认证
复杂、疑难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出诊时间
每周四下午
简历
2000年-2003年就读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3年毕业留校,并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2003年-2010年3月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2010年3月调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脏病中心心外科四病房,师从中国著名心血管病外科专家朱晓东院士及著名小儿心脏病外科专家刘迎龙教授。
近3年来,独立完成先心病手术1300余例,其中包括switch手术,Rastelli手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肺动脉融合术等高难度手术,总体手术死亡率不足2%。手术级别以及手术治疗效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开展复合姑息手术、介入联合手术分步治疗肺血少型复杂先心病的工作,取得良好的结果,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直好评,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积极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三级防治工作,广泛建立先心病防治网络,填补我国目前一级防治空白,二级防治刚起步的现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开展先天性心脏病致病基因筛选的研究,筛查高危人群,高危孕妇,同时结合胎儿超声心动检查,对先心病患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立先心病救治的绿色通道,快速及时地对部分危重患儿实施手术治疗。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科研项目近十项,包括:《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 2001AA206061 人工髋关节系统和心瓣膜的开发研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271289 经液氮保存具有活性的同种人工心脏瓣膜的组织工程学研究》《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 Z101107050210020 复合姑息手术、介入联合手术分步治疗肺血少型复杂先心病》《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科研合作基金 11JL49液氮深低温同种瓣库的建立及幼龄与高龄同种主、肺动脉瓣活性相关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7112046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开展先天性心脏病致病基因筛选的研究》等。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