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几摞病历静静地躺在桌上,其中的一本被一只修长有力的手不断翻动着,黑色的签字笔不停地在纸页上的某处写下三个字“刘向阳”,坐在旁边的我都来不及跟这位刘向阳打个招呼,就光荣地承担了掐秒表的任务。
一摞病历签完字被挪开,又一摞搬过来,我看看表,“还有15分钟,能来得及吗?”
“没问题,5分钟签完,再用10分钟去看看病房的那个食道癌术后患者,然后9点整出门诊。”
我赶紧闭紧了嘴,看着这位花白头发的医生伏在桌子上,争分夺秒地在各种病历、住院记录上奋笔疾书。
五分钟后,签字任务结束。然后,一通疾走,言简意赅地同病房患者交流了几分钟,再一通疾走,就在距离门诊开始还差一分钟的时候,我和刘向阳终于在胸外科门诊 6诊室里坐了下来,其间,刘向阳向我解释:“门诊不能晚于9点,以开机算,要抽查,如果发现有多少次没有达标会记下来,影响到个人和科里考核指标。”
“我一周的工作时间表是:周一早上7:20开始病区交班,7:45去5楼参加全科早会,传达每周五院早会的各位领导的指示和各职能部门的检查报告及各项要求等;然后会病区查房,询问术前术后各个病人的情况,给下级医生做出指示和要求;8:30赶到手术室,准备上手术台。周二至周五早上7:30开始病区交班然后查房。周二全天门诊,上午在特需门诊,下午在专家门诊;周一、周四两天手术日,周三全科及全院胸组大查房,周五机动安排。”
当第一个患者走进门时,我那一直咚咚跳着的心脏才缓缓恢复了正常节奏,同时还留有一丝莫名其妙的心悸:“这是什么情况,明明是来采访的,怎么搞得跟上演《速度与激情》一样……”
“大夫,我是不是得了肿瘤?”那个患者焦急的问。
“看片子你的肺上确实是有个病灶,但是不典型,影像诊断不能确定为肺癌。有可能是良性病变。我建议你先从良性病变排查做起,去结核医院排查下是不是结核,同时去综合医院呼吸内科排查是否为炎症。如果有肺炎或结核病的征象,建议你先消炎或抗结核治疗观察,如在排查中发现了患肿瘤的证据再来找我好吗。”
“如果我就是肿瘤,而没有及时诊断出来,会不会耽误了治疗时机?”病人又急切问。
“先不忙下结论,因为目前的检查资料不足以下结论。不放松警惕,继续寻找有无肿瘤的证据是正确的;但也不能草木皆兵,一见病变就往肿瘤上靠。如果下一步的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允许诊断性抗炎或抗结核治疗观察,但不允许诊断性抗癌治疗观察。如果一旦误诊误治,会给你带来更大的伤害。”
“还有什么办法能尽快明确诊断呢?”病人又问。
“如果常规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抗炎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可以做肺穿刺检查,以获取病理学证据。一旦获得肿瘤的病理证据,就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和身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模式。”
“那我可不可以现在就直接做肺穿刺检查呢?我怕耽误了。”
“可以啊,但肺穿刺检查是有创检查,有一定的风险,也有假阴性的结果。医生一般是在你做完常规检查后,根据具体情况才建议你是否需要做此检查。”
“你这样讲我就明白了。也放心多了。谢谢你!”
每个病人都有很多问题想问刘向阳,他总是尽量回答。
和患者的思路不同,患者来了都是先从最重的疾病上去询问,而医生从治疗思路上讲,则是从良性病上去排查。比如说一个肺上发现有病变的患者,如果诊断肺癌的影像学证据不充分,医生会先问有没有肺炎的症状和体征,是否有发烧,白细胞增高,咳黄脓痰等;再问有没有潮烧、盗汗,或血沉升高,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等结核表现;最终认为没有这两方面的证据,再仔细分析是否是肿瘤。同时,还要仔细询问患者的过去病史及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以及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如有异常都要详细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看是否需要相关科室的医生协助调理,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这天,刘向阳的门诊几十个号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患者都是没搞清楚是什么病就跑来要求手术的。刘向阳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有了症状或检查发现了肺部某些异常不要急着先来专科医院就诊,应该先去综合医院检查是否为肺炎或结核,怀疑肿瘤再来专科医院就诊。另外,就是考虑为肺肿瘤,如过去有较严重的内科疾病,也需要在综合医院做相应治疗和处理,为下一步治疗肿瘤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又比如一位患者,体检发现前上纵隔软组织阴影。看完片子和病历资料,刘向阳仔细地看了他的面部,发现鼻子有些异样,问:“你的鼻子是怎么回事?”患者说,打篮球撞伤了。又问:“最近有没有出现眼皮抬不起来或咀嚼无力等症状?”患者说没有。
刘向阳给他的建议是:你目前的CT检查发现的前纵隔阴影,病变范围比较小,临床诊断怀疑为胸腺瘤,但证据不充分,可以动态观察,每半年做一次CT,同时注意自己有没有眼睑下垂、咀嚼无力等症状,一旦出现要及时来医院就诊。因为胸腺瘤可以伴有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患者离开后,我问:“他是胸腔内有问题,为什么要问他的鼻子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如果他鼻子上的伤疤不是外伤所致,而有别的问题,如有其他恶性肿瘤的病史,那诊断思路就不一样了。医生一定要善于全面观察病人,全方位的了解病人的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患者有一,医生必须想十。”刘向阳说。
医生的工作并不是只出门诊和上手术台,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繁琐的甚至是无用的。年轻医生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写病历和病程记录,开各种医嘱及各种检查申请单,各种检查治疗同意书让患者签字等。而国外医生的这些工作要简洁实用的多,或有秘书协助完成,多为口头医嘱或有录音记录以备整理。国内医院的病历很多用的都是模板式的八股文,只是为了方便和应对各种检查和统计,但导致很多用不着、与该病人无关的选项也要填写,占用医生很多时间,晚上加班加点写病历已经成了小医生的常态,忙成那样其实很多都是无用功,但医院也无奈。
至于各种签字,则是为了预防打官司,即使是像现在这样签了各种各样同意书,一旦真有事,一些患者及家属会反口说这些是霸王条例,他们不懂,是医院强行让签的,让人哭笑不得。处理医疗纠纷时往往吃亏的还是医院,因为法院认为医院“强势”,患者 “弱势”。其实医生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干了活儿还要担风险。说起这些,已经在外科干了30多年的刘向阳颇为伤感。
“刘老是我们科现在唯一一个做食管癌手术还坚持手工吻合的教授,如果刘老不做手术了,手工吻合技术估计就此失传了。因为年轻一代的大夫都没有人敢做手吻,因为一针缝不好就可能会‘瘘’了。”当一位年轻教授向我如此描述刘向阳时,我的眼前莫名其妙地出现了日暮苍山远,一位老匠人孤独行走在小路上的场景。
自从有了吻合器,其缝合快速、操作简便的特点受到外科医生们的欢迎。但是刘向阳却一直坚持手工吻合,他认为传统的手工吻合可以根据不同患者食管的粗细调整吻合口的大小,最主要还是手工吻合能做吻合口包套,有很好的抗反流作用,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这是吻合器吻合做不到的。虽然费事,但更符合个体化治疗原则,患者受益更大。
在当下这个很多大夫都热衷于做“微创手术”的时代,刘向阳还是一直坚持做传统的经典式的开胸手术。在他看来,传统的开胸手术更加安全可控,切除肿瘤和清扫淋巴结更加系统彻底,给医生更多的自由操控空间,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处理的方式,更符合个体化治疗原则。他总是强调: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安全;肿瘤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根治。只有在保证安全和根治的前提下,降低创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不能本末倒置。他反复给患者讲解这个观点。
“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组织,最大限度地保留机体正常功能”。这是刘向阳给学生讲课时特别强调的肿瘤外科治疗两大基本原则。这两个“最大限度”最好的体现了肿瘤外科治疗的精髓。当然,患者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两个原则能兼顾最好,如果不能兼顾,则需根据患者年龄等情况权衡利弊,年纪大的首先强调保功能,以保证患者术后的安全和生活质量;而对于年轻患者,则强调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减少复发的风险。
刘向阳说,临床医生处理问题绝对不能图省事而简单行事,修车修坏了还可以返修,可是人治“坏”了没法再从头治一遍。
虽然他坚持传统的经典手术方式,但并不墨守成规。他在继承传统经典手术的基础上,做了许多改良,让其更完美经典。
如肺部分切除手术中的V字形切除对合缝合法就是刘向阳独创的。传统的肺楔形切除,是用血管钳夹住需切除的肺组织,切除含病灶的那部分肺组织,然后沿血管钳连续缝合,以防术后漏气和出血;但他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为过去的缝合方法表面看是全层缝合了肺膜及肺实质,但通气后的肺膨张,可能撕裂缝合的肺实质导致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他改良后的肺楔形切除术是根据不同病灶的位置,设计好需切除的范围,直接用电刀行开放式切除,一边切一边止血,避开较大的血管和支气管或结扎缝扎较大的血管和支气管,然后将两个断面对合,用间断缝合法只缝合肺膜即可。通气之后两侧断面贴合更有利于愈合和让留下的肺组织充分膨张。改良后的切除法更加简洁,实用,可以避免损伤不该损伤的血管和支气管,外观整洁。
“作为一个成天与肿瘤打交道的医生,您觉得自己与其他专业的医生有什么区别?”
虽然我提问得很官方,可刘向阳仍然一下捕捉到了潜台词,“你是说搞肿瘤是不是比其他专科压力更大?我想许多人对肿瘤的看法太偏颇,想得很可怕,但在我眼里,许多肿瘤其实比一些常见疾病还更温柔些。”
在刘向阳看来,一般大众甚至还包括不搞肿瘤专业的医生,对肿瘤疾病这个问题都或多或少存在误区,将其危害夸大了。一说起得肿瘤就感觉这个人被判处死刑了。其实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而其他一些常见病可能带来的危害要比肿瘤还大。比如说有些青壮年平时不关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以及过度劳累所带来的危害,一个突发的心梗就可能直接要了命;而一些青少年没有很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暴饮暴食,长时间不休息玩电脑,导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疾病猝死。最新鲜的例子如现在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得上之后都不会给你多少抢救的时间。
他认为公众对肿瘤疾病的认知应该多一点理性,少一点盲目的恐惧。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肿瘤的了解几乎为零,而且有时候还会接受一些非常负面的信息。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现在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所以恶性肿瘤首位的肺癌,其发生发展也不是在短时间就形成了。从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证实有些人从肺的腺瘤样增生(一种癌前病变)发展到肺腺癌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当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那么幸运,有的病变在某些阶段发展迅速,从发现病变到出现转移,可能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危及患者生命。一般来说,恶性肿瘤的早期阶段发展都比较缓慢,但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可能加速生长了。肿瘤的生长不是均速生长,而是阶段性变化,一段时间相对静止,一段时间快速生长。这说明定期的体检早期发现癌症是获得及时治疗的关键。
刘向阳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治疗
胸部肿瘤(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隔肿瘤及胸壁肿瘤等)
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特需)、周二下午(专家)
简历
198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同年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工作至今。在30余年的大量临床实践中,在胸部肿瘤(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隔肿瘤及胸壁肿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深厚的造诣,在业界享有盛誉。常参加一些疑难病例及特殊病例的会诊工作。曾赴香港大学医学院玛丽医院外科学系访问交流。
《中国医刊》资深编委和《中国临床医生》编委。参加多部医学专著的编写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参加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培养和参与指导数十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