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

早上10点,3个小时的查房刚结束,张晓辉就被患者家属堵住了。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部10层的楼梯拐角处,四五个患者家属面容悲戚地站着,其中一个年轻女人嘤嘤地哭泣,张晓辉像以往做过千百遍那样,细细地分析着他们悲伤的对象——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病情,这位患者因病情恶化住进ICU几天了一直未出来,张晓辉从病因到治疗到可能的结局,足足说了十几分钟,哪怕患者家属一个问题重复问好几遍,令站在旁边的我都焦灼起来,他却没有一丝不耐烦,一遍遍解释着。

患者家属最终不再提问,但临走前又担忧了,“张主任,您务必要多费心啊。”张晓辉回以坚定的语气,“放心,血研所黄晓军所长委托我转告您,全科进行多次病情分析,科里很重视您老人病情,早上7点我就去ICU看过他了,中午组织相关专家再次联合会诊老人,我们对老人的预后充满信心。”

尚在各种医学专业术语中混乱的我瞬间清醒过来,对早上六点多就奔波到医院的他充满了敬意。

后来,我问他,“有必要给病人家属讲这么细吗?”

张晓辉答道:“医生和患者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不能只让患者努力,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在努力战胜病魔。”

张晓辉,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笑时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和善,但浓重的双眉下却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向你时只一眼就仿佛直看进人心里去。


一个晚上只睡了四个小时

对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的大夫来说,查房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内容,和门诊一样重要。查房是要观察病人术后的恢复情况,稍有不慎都会前功尽弃,好不容易挽救的生命可能就此丢失。

正常查房是早上七点,但是这一天张晓辉六点半就走进了病房,他要去了解最新病情,然后是正常查房到九点,九点到十点是张晓辉和病房主治医生详细交流患者治疗情况的时间,十点后,他还要和一些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当我知道昨天晚上他们团队,忙着做第二天患者病情分析的幻灯片,还要读文献了解进展,直到半夜两点才休息时,我的脑海里立刻出现一个算式:6-2=4!!!一晚上只睡了三四个小时,现在还这样精神奕奕,医生这种神圣职业需要付出超人的多少艰辛和汗水。

对于经常性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连轴转,张晓辉教授的学生,总在告诫老师多休息,但他总说治病救人是医生天职。

“其实我也累,但是当初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心里就已经知道会是这样的工作状态,选择了就必须要对得起这身白大褂,没有啥好说的。”张晓辉教授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穿梭在各个病房和患者中。

第一间病房中躺着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患者,张晓辉教授一踏进病房,严厉的神情立刻转换成轻松的笑意。

“老刘,今天怎么样,吃东西了吗?”张晓辉一边说着,一边用消毒水清洁了听诊器和双手,仔细地听了听患者胸部的情况。

“来,坐起来,给你看看腹部情况。”张晓辉教授用力地搓着双手,估摸着手掌热起来了,才揭开患者的衣服进行操作。

做着这些动作的同时,张晓辉像个朋友一样,拉拉杂杂地和家属聊着天,了解患者的吃喝拉撒,离去前不忘叮嘱老刘:“好好听话吃药吃饭。”

又一间病房里,一个讨人喜欢的小男生聚精会神地玩着IPAD,张晓辉一进去,小男生立刻望过来,两人同时绽开一脸的笑容。张晓辉转头对我们说:“来来来,介绍一下,这就是咱们有名的小童星,因为移植术后一年多出现了排异反应,所以现在在我们这里观察。”

看到IPAD上的画面是咖喱牛肉干的美食图片,我开玩笑道:“小帅哥嘴馋了。”小男生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张晓辉教授连忙解围:“他现在控制得不错,已经快出院了。等身体彻底恢复好了,想吃啥好吃的都行。”疼爱的语气溢于言表。

遇到肩痛的病号,张晓辉教授检查完后会顺手帮他按揉几下,碰到在溜达的小病号,张晓辉教授会调皮一下:“嗨,小家伙,你还好吗?”

在病房里,不管是老病号还是小病号,在张晓辉教授的面前,都像是孩子一般听话,无条件地信任着他。而张晓辉教授也没有辜负这些信任,在他的个人网站,血液病患者的留言看得我湿了眼眶:

“张大夫是很敬业的大夫,他看我的病历资料时发现弟弟给我做配型结果不对,这一及时发现挽救了我的性命,我从心里感激他。进移植舱的时候我的肺部严重感染,情况不是很好,带着药进了移植舱,是张晓辉主任在临移植时鼓励我,给我做思想工作,我真的很感激他。我在移植舱时感染了,下了病危通知书,也是张大夫整夜整夜的看护着我,我醒来以后他才回家休息的,后来听我老公说,张大夫一直陪了我两天,当时我哭了,这样的好大夫我这一生第一次遇到。”


一个科室的年门诊量近10万人

“大夫,怀孕做骨穿检查不会流产吧?”门诊室,一位孕妇忧心忡忡地问道。

“这个好比坐飞机失联的概率,不能说完全没有这个可能。可是你的症状需要骨穿检查来确定,这样对你对肚子里的宝宝都有好处。别担心,孕期血小板低的问题在我们医院比较常见,我想我们还是有把握治好的。”张晓辉认真地给患者解释。

和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其他专家一样,张晓辉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对出凝血疾患、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也有很深的造诣,但有一样是别人没有惟他独有的,那就是他还接诊孕妇。

“现在,合并出凝血疾病的孕妇不在少数,基本上全北京和周边地区的都会集中在我这儿就诊治疗,去年全年是170例,而今年到十月份已经170例了,到年底肯定超过200例。被确诊了的孕妇会接受我和产科大夫的共同治疗。”张晓辉教授介绍说。

出凝血是指不明原因的出血,鼻子出血和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血小板减少。产前检查孕妇,可以预防大出血、胎盘早剥、胎盘潴留、前置胎盘、羊水栓塞等的发生,避免局部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或血栓的形成以及DIC等的发生。

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科门诊上各类患者人数都相当多,最多的一类是出凝血的患者,另一类是移植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北大人民医院更是全国门诊人数最多的,整个血液科科室一年的门诊人数能达到近10万人。

“这个年门诊量在北京地区也算是最多了,相当于北京著名的大医院三家医院的总和。”张晓辉教授很自豪。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世界第一

“张主任,能说说您在骨髓移植上有什么心得吗?”

“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方面,配型不合的移植我们去年一年的总量在400例左右,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技术,我们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了。我们团队在黄晓军所长带领下,目前发展成全国最大的血液病诊治中心,最重要的是团队原创性的半相合骨髓移植的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团队在世界上建立成熟半相合移植诊治体系。

“什么是半相合骨髓移植?”跟着他的思路我们开始讨论起半相合。

“传统骨髓移植需要供受者HLA抗原完全匹配,在同胞相合的相合率很低。而半相合骨髓移植只要求供受者HLA一半相同即可,几乎 100%符合这个要求,所以几乎每一名患者都可以找到供者,半相合骨髓移植解决了骨髓来源不足的世界难题。其移植过程级处理合并症,其关键技术要求较全匹配骨髓移植更高。”张晓辉教授解释说。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关于半相合骨髓移植的研究,包括临床上的配型,预处理的方案,后期合并症的处理,整套的体系和理论目前在世界上被称之为“北京模式”,实际上国际上很多都是按照北京模式技术在做半相合骨髓移植,据报道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之所以能被称为“北京模式”,是由于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理论的突破和卓越的疗效,北大人民医院血研所不仅移植的数量非常多,成功率也非常高。从植入的角度来讲,成功率基本上在百分之百。当然还有很多移植后的复发和排异的治疗,他们为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以及理论和实践的经验。

“关于半相合移植后复发的问题,团队是填补了该项技术世界的空白。因为半相核的预防复发,从来没有人做过,而我们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努力,可以成功的预防复发的问题,并且复发了也能很好的解决,这是我们的成就。”张晓辉教授的话里话外都透着身为“我们”中的一份子的骄傲。

“能介绍下您在科研上的成就吗?”张晓辉教授多年来承担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等多项研究课题,并且还在很多国际专业学术期发表了论文近百篇。

“我的科研成绩都是依托北大血研所这个平台才能取得,别报道我,要说就说说我们这个优秀的团结奋进的团队。”

“那您能说说您治疗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病例吗?”

“不管什么样的病例我们都是一个团队合作治疗,舱外和舱内,也许这个病例是你主管,但也有很多人都在协作。移植不像其他手术,它不是一个人的独立操作,而是集体行动。我只想说,我们的团队很团结,配合非常好,有这样的世界一流学科领航人黄晓军教授和我们和谐创新的团队,相信我们能帮助到更多患者。”说到这里,张晓辉教授一直很认真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医生档案

张晓辉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助理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擅长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出凝血疾患,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

兵器谱认证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

出诊时间

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简历

1996年山西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获临床血液学硕士学位,从事血液病临床诊治工作;2002年获同济医科大学临床血液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长期从事出凝血疾患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工作;201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临床血液研究中心研修出凝血疾患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出凝血;出凝血疾患诊断;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等多项研究课题。多年来在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在Blood,Leukemia,Clinical Transplantation, Biol Blood MarrowTransplant和Leukemia Research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

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秘书;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九届血栓与止血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病学专家委员会副总干事;北京市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专家;《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和《临床内科杂志》等杂志编委,以及《Leukemia research 》等杂志审稿专家。

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中华医学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卫生部“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个人。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